張莉華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也應與時俱進,結合具體教學實踐從教學內容安排、豐富教學形式和注重實踐等三個角度對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展開積極探討,旨在拋磚引玉,更好地促進相關教學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編排內容;教學形式;聯系實踐
一般來說,青少年正處于身體、心智全面發展的關鍵階段,情感認知上的波動性較大,對一些事情的認識和判斷往往也會存在偏差,任何錯誤不當的引導都有可能導致學生誤入歧途,并對社會產生較大的危害,因此,在初中階段開展思想品德課具有非常積極的現實意義。同時,中學生不得不面臨升學的壓力,學校留給思想品德課的時間也非常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也成為新課改形勢下亟須探討的課題,借此,筆者將結合自身的實踐,對如何改善和提升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效率提出幾點看法:
一、合理編排內容,力求有的放矢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現有的教材通過多次的修正和完善,已經逐步刪去了一些傳統、過時的內容,在內容上更加與時俱進,課程內容的安排更加貼近當今社會發展實踐,與時代發展的主題也更為契合。這也對教師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對老師來說,面臨的挑戰更大,多年的教學實踐也使得老教師在不自不覺中形成了固有的思維模式和教學習慣,在授課時還是習慣使用“填鴨式”方式將自己對某些知識點和案例的認識見解原封不動地灌輸給學生,也導致學生的認知千篇一律,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更是難以適應新課改素質教育的改革需要。對此,從教學的角度看,作為教師,我們應結合課程時間安排和學生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進度,在授課前對教學內容做好設計,選擇靈活恰當的導入方式,渲染合適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熱情,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力求達到事半功倍。
二、豐富教學形式,增強情感體驗
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科特點,決定了教學中存在較多的理論,這也導致很多學生覺得思想品德課枯燥無味,被動接受知識。針對這些問題,作為教師,我們也應更多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要是我們是學生,更傾向于接受怎樣的教學方式呢?相信換位之后,我們也能更好地理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更加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以人教版初中投身精神文明建設為例,在教學時可以從我們身邊的實際案例展開,引導學生思考,我們所在城市中不少小區的宣傳欄上都有“尊老愛幼、樂于奉獻”之類的宣傳語,學校也有“尊敬師長,愛護同學”的相關宣傳材料,我們身邊的案例共同說明了一個什么樣的問題呢?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思考探索,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并讓學生借助可以利用的各種資源,如廣播、電視、網絡等去發現更多有關精神文明建設的案例。
三、注重聯系實際,深化知識吸收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認為,學生學習課本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真正能夠懂得事物、明白道理,實踐好行為才是最終的目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也不例外,為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化被動學習為主動要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注重多開展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走向社會,逐步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如在講解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時,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灌輸知識,不僅會造成學生沒有深入了解相關知識,還會導致學生對所學內容感到厭煩,無法提升課堂的實效性。對此,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以講故事的形式開展教學,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準備素材,在組內選擇確定演講內容和代表后,在班級組間進行故事比賽,在具體實踐中幫助學生深化對課本知識的理解。
參考文獻:
張京蕊.淺談提高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J].學周刊,2014(4):83.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