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雷成
【摘要】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鍛煉能力和提高技能的主要陣地,那么,如何有效利用這一陣到底,構建出真正優質、高效的數學課堂,已經成為了廣大數學教師理性思考和深入探索的重要課題。本文就以初中數學為例,并結合筆者自身多年教學實踐經驗,對此課題進行詳細分析、探究和探討。
【關鍵詞】初中數學 高效課堂 課堂導入 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教學手段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3-0158-02
所謂高效課堂,具體是指在一節課堂的時間內能夠高效率、高效果地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對于教育者而言,它既是我們實施教學的長期目標,也是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1]那么,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我們究竟該采取怎樣的教學措施才能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呢?下面,我就結合這幾年的教學經驗,對此論題談談我的幾點做法,望與各位老師們共享。
一、精心設計課堂導入,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作為課堂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對一堂課的成功與否起著關鍵的影響作用。如何這一環節設計得富有啟發性和趣味性,就能喚起學生求知的欲望,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以興致勃勃的心態學習新知;相反,如果只是平鋪直敘地直入主題,學生就會覺得索然無味,進而聽而不聞,旁若無事,我們自然也不會獲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所以,要想提高一節課的教學質量,我們必須重視課堂導入這一環節,并進行精心巧妙的設計,以使學生精神集中、興趣盎然地投入新課的學習,如此我們才能獲得高質量的數學課堂。
比如,在學習九年級下冊第8章《投影與識圖》中“物體的三視圖”這節內容時,我是這樣設計課堂導入的:上課開始后,我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小學時學的《題西林壁》這首詩嗎?能不能給老師朗誦一下。”“記得!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不錯,那么你們能根據這首詩說說詩人都是從哪些角度觀察廬山的嗎?”“橫看、側看、遠看、近看、身在山中看。[2]”“嗯,非常正確。現在老師要告訴你們的是,這首古詩里面隱含了一些數學知識——即體現了觀察物體的一些方法,也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物體的三視圖。”這樣,我通過在導入環節引入學生熟悉的古詩詞,首先把學生帶入了雄偉壯觀的廬山景象中,然后又從詩中提煉出了其所隱含的數學知識,并順勢引出了本節課的課題。這樣一方面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燃起了學生智慧的火花,另一方面突出了新課的中心和重點,為接下來教學活動的進行做好了鋪墊,有利于我們更好的落實高效課堂這一教學目標。
二、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情感與動機
數學屬于一門實用性學科,學生學習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為日后的正常生活服務,如我們外出購物、旅游、計算儲蓄利息、按比例分配水電費[3]等等,都要用到數學知識,所以它是與人類的生產、生活緊密聯系的。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就曾對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有過精彩的描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妙,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因此,在講解數學新知時,我們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歷和體驗出發,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與動機,使學生以自覺、積極、主動的態度投入到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活動中。
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第15章《平面圖形的認識》中“圓的初步認識”這節知識時,我就運用多媒體技術出示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圖形物體:風車、齒輪、車輪、水桶、煤氣管、電線桿、輪胎、表盤等等,然后提出了一個學生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為什么自行車的車輪是圓形的?“它就應該是圓的,如果不是圓的就不能轉動”學生非常自信地答道,“但是換成橢圓呢,橢圓也可以轉動啊。”“不行,橢圓雖然好看,但是騎的時候肯定特別顛簸。”“嗯,看來,你們都知道自行車的車輪是圓形的才最合適,但是對于為什么是圓形卻不能說出具體的答案。現在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圓的知識,學完之后,你們就會知道自行車為什么要做成圓形的。”這樣,我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出示圓形物體的圖片,使學生知道了我們生活中處處有圓,然后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出發,提出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從而滿腔熱情地進入到有關圓的知識的學習和探索中。
三、優化課堂教學手段,突破數學教學重難點
一直以來,數學都被很多學生視作最難理解、最難掌握的一門學科,因為數學教材中的很多知識有著高度的抽象性和嚴謹的邏輯性,若是采用照本宣科、機械死板的口述講解方式或者是掛圖分析形式,很難讓學生立即理解和把握。所以,在教學手段的使用上,我們應加以創新和優化,例如,引進現代化教學輔助設備——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集語音技術、圖像技術、視聽技術等于一體,它所具有的教學特性和功能是其他教學手段所不具備的,將它引進初中數學教學課堂,可以使抽象、復雜、靜態的數學知識具體、簡單、動態化,從而有效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比如,在學習九年級下冊第5章《對函數的再探索》中“二次函數”這節內容時,對于二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若是我們使用傳統教學工具粉筆在黑板上一步步畫出二次函數的圖像,并運用口頭語言分析、講述二次函數的性質,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正確理解和把握,這時,我們就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二次函數增減性的二維動畫課件,并通過快鏡頭、慢鏡頭以及放大、縮小等功能展示給學生,如此,既省掉了教師畫圖、寫板書的寶貴時間,也加強了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的教學質量,這就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提供了有效保障。
綜上所述,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不是只圖眼前熱鬧的跟風之舉,而是需要我們付諸努力的實實在在的教學活動。當然,它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個長期且艱辛的浩大工程。希望廣大數學教師,能夠在以后的教學道路上繼續探索、繼續研究、繼續總結,爭取挖掘、創新出更多科學、合理、有效的數學教學策略,使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早日建成。同時,我也希望有更多的教師一起行動起來,從而為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張祥.《關于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幾點思考》[J]成功(教育)2013-06-08
[2]文來清.《有關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方法的探討》[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上旬)2014-10-01
[3]陳賽音.《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創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