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 賀靜

摘要:《自動檢測與轉換技術》是數控技術專業的主干專業課程,是一門綜合能力與實踐能力要求較高的課程,傳統的學科知識導向的課程模式是以知識內在的性質和邏輯結構關系來組織教學,更加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對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不再適合目前高職教育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項目教學是以人才培養的職業能力選擇課程的內容,以完成工作任務為目的選擇知識的側重,模仿職業的工作過程來組織教學,根據高職學生的職業特點構建教學體系,更強調知識的實用性和針對性,本文以教學改革實踐為基礎,闡述了《自動檢測與轉換技術》項目教學改革的總體思路和具體實施過程。
關鍵詞:高職教育;自動檢測與轉換技術; 教學改革;項目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0(a)-0000-00
《自動檢測與轉換技術》是數控技術的主干專業課程,它涵蓋了傳感器的結構與原理、傳感器的應用、傳感器的測量轉換電路三個方面的內容,是一門綜合能力與實踐能力要求較高的課程,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傳統的學科知識導向的課程模式是以知識內在的性質和邏輯結構關系來組織教學,更加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對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不再適合目前高職教育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我們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對《自動檢測與轉換技術》這門課程進行了項目教學改革。項目教學是以人才培養的職業能力選擇課程的內容,以完成工作任務為目的選擇知識的側重,模仿職業的工作過程來組織教學,根據高職學生的職業特點構建教學體系,更強調知識的實用性和針對性,讓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踐能力的提高有效結合。
1 課程目前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的高職院校許多課程是與普通高等院校是相似的,都是學科知識導向的課程模式,只是進行了一定的簡化,《自動檢測與轉換技術》的情況也是這樣。
“學科知識導向的課程模式的特征是:根據知識內在的性質和邏輯結構關系組成學科或課程科目,輔以一定的技術課程和實踐訓練,追求理論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輕視理論知識的實用性和實踐性。”[1]
現代的高職教育需要培養能夠適應某個工作崗位的學生,要培養技能型的、應用型的高技術人才,高職的教育需要更加強調知識的實用與針對性,而不是完整與系統性,高職人才的培養不應再采用學科知識導向的課程模式。[2]
2 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是以典型具有應用價值的產品或服務為載體設計學習項目的,“其本質是一種以工作過程為線索設置課程,以職業能力形成為依據選擇課程內容,以完成工作任務為主要學習方式的課程模式。項目教學法按照工作的相關性來組織課程的教學內容,而不是以知識的相關性組織課程內容。這種教學方法要求教學設計者把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巧妙地隱含在一個個任務之中,教學進程由解決任務來驅動,并且把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進行整合,使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踐技能的訓練完全融合。”[3]
3 項目教學法的實施
3.1 確定課程的核心能力
通過《自動檢測與轉換技術》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以下核心能力:正確選用傳感器;掌握各種傳感器結構特點;設計簡單的傳感器測量轉換電路。
3.2 劃分任務
根據課程需要達到的三個核心能力,確定所需任務。根據檢測對象的類別,我們將傳感器分為6大類:“力測量傳感器” 、“溫度測量傳感器”、“位移與速度測量傳感器”、“角度與角位移測量傳感器”、“磁場與成分參數測量傳感器”、“光學測量傳感器”,分別建立6個模塊,每個模塊是一個相對獨立的任務體系,下面再設置子任務,子任務下還可以設置小任務,每個小任務完成的時間按照1-4個課時(每課時40分鐘)設計。
3.3 項目教學實例
以任務1:“力測量傳感器”下的子任務“電阻式壓力傳感器”為例來說明項目教學方法。
教具:電子秤、電阻應變片、電源、懸臂梁
教室:多媒體教室。
建議完成時間:4課時。
(1) 項目引入
首先由教師拋出問題:“電子秤是怎樣測量物體的質量的?”
教師展示電子秤稱量物體,并將電子秤的內部結構讓同學們觀察。
引入本堂課研究的問題:利用電阻的應變來測量力的大小。
(2)任務分析
在電子稱的內部有一個構件會因為托盤上的物體的重量發生形變,這個構件就叫做彈性元件,在彈性元件上又貼著一個內部有細小電阻絲的小薄片,這個小薄片就是電阻應變片,細小的電阻絲會隨著彈性元件的形變而同比例形變,如果測出了電阻絲的電阻變化,就能推測出電阻絲的形變量,從而就能推測出彈性元件的形變量,最后就能計算出托盤上物體的重量。
(3)細化任務
從任務分析中我們看出要解決電子稱的重量測量我們必須搞明白幾個問題:
1) 彈性元件
介紹知識點:彈性元件的種類、特性和使用場所
彈性原件與被測力的關系
2) 應變片
介紹知識點:應變片的結構、原理和使用場所
應變片的電阻值與彈性元件的關系
應變片的電阻值與被測力的關系
掌握技能:如何正確的貼應變片
3)測量電路
介紹知識點:橋式測量電路
(4)任務的解決
將以上的知識點聯系起來,可以推出電路的測量值與被測力之間的數學關系,學生就理解了電子秤如何測量物體的質量。
(5)任務的引申
1)扭矩的測量
2)加速度的測量
3)荷重傳感器
(6)課后作業
4 項目教學的特點
將文中的項目教學實例表達為流程圖的方式,見圖1。 從圖中可以看出,項目教學是讓課程從一個任務的提出開始,然后一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一邊介紹需要用到的知識點和技能,不再是知識導向模式的先系統介紹理論知識,然后再提出問題并解決,讓理論學習與應用緊密結合。學生每學到一個知識就知道該用在什么地方,該怎么用,做到學一點就精通一點,完成了一個項目就學會做一件事[4]。
圖1 一個項目課程實例的組織結構圖
5 項目課程實施中要注意的問題
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學校需要與相關企業建立緊密合作關系,一方面企業能夠給學生提供參觀學習的機會,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利用自己專業知識參與企業技術難題的解決,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的培養,又有利于企業的發展[5]。
注意培養教師的雙師素質。教師既要精通理論又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鼓勵教師深入企業,參與企業技術問題的解決,既能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又能了解最新技術動向,將最新技術動態反應到課堂,使教學內容跟上科學技術的發展。
6 結語
我們通過《自動檢測與轉換技術》項目教學改革,重新對學生的職業能力進行了梳理,結合目前企業的需求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務,根據工作任務的要求和過程來設計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的安排,這讓學生有了更多實踐的機會,學生在實踐中提高了職業技能,同時認為理論知識能夠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實踐的方法和原理,學習理論知識的熱情也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 陳玉華《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的選擇》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7.3 1-6
[2] 呂英蘭《高職機械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探索與研究》 中國成人教育 2011.3 120-121
[3] 趙幼琨 《項目教學法在高等職業教育中應用淺析》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9.3 7-9
[4] 陳勇《自動檢測與轉換技術教學改革研究與探討》新課程學習2015.3 53-54
[5] 蘇家健. 自動檢測與轉換技術 [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