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學生學語文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其中的文言文成了橫在學生心頭的大山,高不可攀,望而卻步。如何幫助學生鏟除那座大山,需要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關注課堂,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讓他們樹立信心,從容面對。
關鍵詞:分組教學 初中語文課堂 實踐
一、引言
我們的學校地處城鄉交接處,學生有百分之九十是來自五湖四海的民工的孩子,他們的生活狀況大多中偏下,學生成績良莠不齊。究其原因,主要問題在于父母忙于生計,無暇顧及,從小忽略了對孩子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生學習意識淡薄,一般的教學方式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效果甚微。
二、初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語文是影響學生一生的一門學科,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在整個教學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在新課改的大力推動下,初中語文在課程定位、教學管理、課堂教學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進步,但仍存在著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如現在的學校普遍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其教學內容、教學安排、教學要求等都圍繞著中考指揮棒轉,把抓成績、出成績作為教育教學的第一目標;教師則對新課改要求下的創新能力的培養理解不夠透徹,不懂得通過改變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忽略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以致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受到壓制,創新能力得不到培養。
三、分組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
(一)分組
根據需要把學生分成4人、6人不等的小組,每組學生按學科成績ABC三類均勻搭配,以起到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帶動、學習和補充為目的,從中要求不同層次的學生充當不同層次的角色,充分挖掘各自的自主學習能力,完成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有效避免學生過早的出現分化現象。
(二)教學
如教學古文《河中石獸》,通過多媒體投影展示,要求同學自主翻譯課文、解釋加點字的意思并完成一組題目。每一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分工合作,組員不懂的問組長,組長無法解決的,就把問題寫到黑板上。完成后,各小組在老師的引領下展示本小組的學習成果,這個環節中,學生可以質疑、討論,共同探討疑難問題,教師從中點拔。其間能夠幫助其他組解決問題的小組可以加分,小組之間最后綜合評定哪組優勝,予以獎勵。
(三)效果
分組教學可以讓每個同學都有事做;因材施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派相應的任務;每個小組的A類生幫助B類、C類生共同提高。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培養了小組的團隊協作精神,增強了合作與競爭意識,促進了全體學生的整體發展。同時,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有利于新課標的實施。
經過實踐,原來上課不用心聽的孩子也參與起來了,在小組的帶動下,逐漸掌握了學習古文的方法,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提升,作業情況大有好轉,對古文學習的信心增強了。
四、分組教學模式的觀念轉變
(一)轉變教師觀念,激發學生興趣
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在上面拼命講,學生在下面被動聽,長此以往容易造成學生厭聽、厭學的現象。現在在新課改之風的吹拂下,這種情況雖有所改善,但教師也不至于在課堂上提幾十個問題讓學生回答個遍。針對初中孩子比較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特點,教師不如轉變一下教學觀念,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把對課堂教學過程設計的重點放在如何激發和組織學生自主地探索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上。如在古文教學中,讓學生自己查閱字典,翻譯句子,互相合作,讓學生“動”起來,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樂趣。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另外,適當的競爭獎勵機制,能促進學生的學習,使其成為一種內驅力。
(二)轉變學生觀念,發揮自身潛能
大多數學生從小接受的是傳統的課堂教學,他們的觀念還停留在“只聽講不探究,只練習不實踐”的階段中,依賴老師,被動接受。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教學理念的更新,學生的學習觀念也要發生轉變,要意識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體。所以,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要學會制訂學習計劃,學會思考,學會自主解決問題,成為學習的主人。如課堂上積極參與,互相配合,請教同學,勤于筆記,逐漸地從被動到主動,慢慢發揮自身的潛能,相信即使是落后的學生也很容易追趕上來。
五、總結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總設計師、總指揮,面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情,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善于發現并改正出現的問題,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在探索中不斷創新,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教育部,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 羅守超,在合作與探究中學習——中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模式探索,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黨報,2006,(3)
[4] 《給教師的建議》, 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5] 《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 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何意萍(1969—)女,浙江寧波人,寧波市孔浦中學,本科。研究方向:中學語文
地址: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孔浦中學
何意萍(收)聯系電話:13056786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