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桑榆
摘 要:失敗一定有原因,成功必定有方法。成功的學習模式能促進個人或群體學習,實現學習效果與社會效益雙豐收。歷代以來,古哲先賢為文明文化傳播與發展作出了不懈努力,處在新時代,我們要接力前人智慧,構建與時俱進的新型學習模式,以適應新形勢下高速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學習模式;歷史沿革;模式構建
失敗一定有原因,成功必定有方法。這是近代成功學創立的理論根基。同樣,在學習上,低效失敗的學習有著各種各樣的原因,高效成功的學習必定有其科學合理的方法。學習模式理論正是由此總結、提煉、改進而來。對學習模式的研究能很好地為高效學習提供一定的方法,因此探究學習模式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定義解析
學習模式,英文譯為Learning style。
筆者給它下的定義是:遵循某種規范操作,能夠使個人或群體達到最佳學習狀態,從而取得最佳學習效果與效益的方法。
第一,遵循某種規范操作。其內涵包括三個問題,一是誰遵循的問題。誰遵循,是指應用學習模式的主體。狹義上說,這個主體是指學校學生。廣義上它包括了所有存在學習需求的人或群體。二是學習模式的多樣性問題。依主體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個性特點、學習能力,由此延伸,自然會產生不同的學習模式。三是操作規范的建立問題。即學習模式的要點、步驟、流程等實質內容的確定,沒有操作規范,學習模式就只能停留在口頭空談階段,變得毫無意義。
第二,能夠使個人或群體達到最佳學習狀態。其內涵有三個要點,一是學習模式的應用不僅是面對個人,還面對群體。比如,完成一些大的比賽或課題,個人學習模式與群體協作學習模式就有明顯的不同。二是有時間磨合的需要。學習者要想達到最佳學習狀態,在實踐學習模式時,會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如學習環境的適應、模式的階段性校驗及細節調試等都需要時間來支持。三是學習狀態的標準劃分。如最佳、較好、一般、較差、差等五個評級,每一個都必須有具體條款予以明確界定,不能籠統。這也是判斷、考核學習模式是否科學有效的關鍵內容。
第三,取得最佳學習效果與效益,這是學習者靈活運用學習模式所要追求的主要目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很多學習場合,人們只停留在對學習效果的認識上,而忽略了學習效益的核心訴求。這是過去很多地方推廣學習模式缺失的一個重要環節。
第四,要充分認識到學習模式只是人們為了達到某學習目的而采用的一種或多種學習方法及手段。學習模式終歸是人定的,不能用教條化的思維去理解它。當學習者及學習環境、學習目的發生一定變化時,學習模式也應當做出適當調整,使之及時適應新環境、新形勢、新任務,取得新實效,在與時俱進的前提下日趨完善。
二、歷史沿革
有學者說“學習模式”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并強調西方的專家研究較早,模式較為成熟。這種說法并不準確。學習模式是一直伴隨著人類知識文明的產生、發展而產生發展著的,并不是到了20世紀70年代才產生的。以我國為例,通觀文明發展史,學習模式的研究與應用大致經歷了五個時期。
第一,遠古時期,即原始社會時期。原始人群為了生活而進行群體生產勞動,相互之間需要學習知識經驗以適應生存。這一時期的學習模式可概括為身教言傳。身教就是由有經驗的人做出示范動作,供其他人模仿。言傳就是由有經驗的人用約定俗成的話語說明是非以傳授經驗,確保群體活動步調一致少出差錯。歌唱與舞蹈是這一時期學習模式的直接體現。
第二,上古時期,即有文字記載以來到秦統一六國時期。學習模式的研究成果有:陰陽模式(八卦)、五音(宮商角徵羽)、五行(金木水火土)、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五動(學問思辯行)、五常(仁義禮智信)模式等。這一時期的學習模式以樸素辯證思想為核心,追求天人合一,代表人物有黃帝、老子、孔子、孟子、荀子等。
第三,中古時期,秦漢至鴉片戰爭前時期。學習模式的研究成果有:禪悟模式,三玄(周易、老子、莊子)模式,朱六條(朱熹讀書法)模式,八股、六齋模式等。這一時期的學習模式充滿形而上學的特點,代表人物有:董仲舒、王充、傅玄、朱熹、王守仁、黃宗羲、顏元等。
第四,近代時期,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前這段時間。學習模式的研究受政治變動影響較大,教育一度呈現停滯狀態。后受政治、經濟改良主義思潮推動,學習模式逐漸走向中體西用的道路。研究成果有:維新模式、五育(德智體美勞)模式等。代表人物有:張之洞、康有為、嚴復、蔡元培等。
第五,現代時期,新中國成立后至今這段時間。學習模式的研究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影響,成果十分豐碩。主要有:生理(視覺、聽覺、觸覺、動覺)模式、項目模式、問題模式、假設模式、交互模式、情境模式、游戲模式、數據模式,等等。
從以述五個時期來看,學習模式的變遷與時代背景息息相關,有什么樣的物質文化、政治經濟格局,就會有什么樣的學習追求,進而催生什么樣的學習模式。我國能位列世界文明大國,無疑與千年來古哲先賢們在傳播經典文化、豐富學習模式上的不懈探索有著重大而必然的聯系。
三、模式構建
學習模式在人類社會發展中作用如此之大,怎樣才能有效構建?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六方面來著手進行。
第一,充分理解時代發展要求。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發展特點,互聯網的興起,讓今天的社會進入了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大量的新知識層出不窮,傳統學習模式已經難以承擔起促進個人或群體高效率、高效益學習的重任,一些有識之士為此提出了“學習革命”的口號。應當要認識到,對學習進行革命是大勢所趨,而且最重要的,就是對學習模式進行革命。革除過去唯書本的意識,革除上傳下達單通道灌輸的觀念和傳播手段,既革學習陣地,又革市場渠道等。
第二,把握好目標對象的個性特點。學習模式服務的主體是個人或群體,因此以人為本是構建學習模式的基本指導思想。個人方面,要了解其家庭環境、個人體魄、性格、態度、毅力、喜好、特長、自制力、企圖心、IQ及EQ等;群體方面,要區分是小組、團隊還是團體三種形式,小組注重標桿的示范,團隊重視整體的協作,團體則講究內部競爭機制的良好運作。
第三,加強溝通,形成積極的反饋機制。任何學習模式都不能缺少溝通。在一定意義上說,溝通的成效決定著我們應用學習模式追求的成效。溝通要實現有序、有效進行,就要結合實際學習情況,合理地確定溝通范圍、溝通時間、溝通方式及解答規范,要運用好會議、廣播、錄音、視頻、即時消息、備忘錄等工具,使學習者與教學者之間溝通準確、及時,做到有問必答,有錯必糾,確保學習模式的健康運行。
第四,建立配套的激勵與約束制度。經驗表明,再好的學習模式若缺乏相配套的激勵與約束制度,其應用效果會大打折扣。激勵要抓住及時、具體兩個要點,倡導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并重。約束要兼顧教育與懲處兩個方面,倡導自我約束與制度約束并舉。
第五,扎實抓好評估與考核。不但要在應用前進行評估,應用中也需要評估。在階段性應用完成后,適時評估與考核是必需的工作,這一步非常重要。評估的內容要緊扣學習主體的具體感受、實際收益;考核的內容既包括學習主體的參與度,也包括學習模式性能的優劣。目前國際上影響較大的有積分評估與考核系統、360度績效評價體系等。
第六,適時改進,使模式功能效益更高。對于在評估與考核中暴露出來的問題,相關責任人應當及時跟進,制作問題跟進報告或表單,設定改進流程,形成處理報告作模式調整備忘。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