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琰 張駿 黃銀娣
【摘要】以“物流工程”課程為對象,根據社會上對物流人才的需求情況,系統地闡述了進行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進行創新性教學的幾點建議,從而使得物流工程專業的畢業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
【關鍵詞】物流工程 ?教學改革 ?創新教學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1-0252-01
一、背景
隨著我國物流行業的快速興起,物流行業急需大批高素質物流專業人才,為了滿足這一需求,我校特開設了物流工程專業。在此背景下,對物流工程專業相關課程進行教學改革的探討顯得十分必要。本文以“物流工程”課程為例,對物流工程專業相關課程進行創新性教學改革的說明。
“物流工程”是物流工程專業重要的專業特色課程。在該課程的教學中,改造課堂教學模式結構,逐步實踐研究性教學機制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的創新型教學模式,從而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開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并通過加大實踐教學比例,提高學生們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就業競爭力。
二、創新教學建議
1.以教材為本,結合文獻研讀
在傳統本科教學中,教材通常是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基本平臺。在物流工程的教學改革中,以教材為基礎,并結合教學部分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物流企業的實際案例構建教學結構,而不是僅僅拘泥于教材內容。從宏觀上,把“物流工程”課程教學劃分為教材專業知識講解、參考書籍閱讀及文獻學習、物流企業實地調研、針對實際案例設計具體方案等幾個階段進行學習,并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動態調整教學計劃。要求學生在整個學期周期內,至少在圖書館借閱三本與“物流工程”相關的專業書籍,而不是僅限于一本教材的學習。
在課堂教學的同時,積極進行相關文獻的研讀,并進行小組討論式學習。老師在課堂上講解教材的同時并對文獻重點進行引導式分析,從而提高學生們閱讀和分析文獻的能力,為今后研究生學習打下良好基礎。“物流工程”課程的教學內容,將包括物流工程的基礎理論、實踐知識、文獻研究、案例分析等。
2.啟動研討式教學模式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研究性教學在世界很多學校中得到廣泛推廣[1],我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倡導討論式教學,培養學生獨立思考、開拓創新的能力。在學期中段,指導學生自主搜索文獻進行獨立研讀,并在課堂上以小組形式(3-4人),對文獻中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模型建立以及文獻的優點和不足進行總結,并以PPT的形式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可以進行師生互動的形式,或采取同學提問的形式。這種研討式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生探索創新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在本課教學中,相比講解基礎理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探索創新的能力。文獻研討包括小組成員研討和師生研討,不同于傳統教學中的教師單純式教學,研討開放式教學增加了學生間以及師生間的互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增強,而通過問與答的形式,也使得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不斷提高。
3.與物流企業相結合,開展“雙師”教學
開展“雙師”教學,通過校企合作,增加實踐教學比例。與蘇寧和順豐速運等物流公司洽談合作項目,增加學生在校期間的課外實踐活動。
目前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學校教師不能滿足實踐教學要求
任課老師不能滿足實踐教學的主要原因在于老師缺少在物流企業中的實踐經驗,而教材內容又相對滯后,這導致老師在課堂上傳授的知識與物流企業現狀存在一定距離,在現代物流飛速發展的今天,差距尤為明顯,這使得學生所學非企業所需,直接影響了物流工程專業畢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2]。
2)學校實驗室設備相對落后
在信息化時代,物流企業的設備、設施更新換代很快,由于學校對物流企業現狀缺乏了解,再加上專業建設費用有限,學校實驗室設備較為陳舊,使得現有實踐教學設施不能滿足教學要求。
鑒于以上分析,在課程學習過程中,至少邀請一次物流企業的相關人員來學校進行實踐性教學。通過介紹企業背景、業務流程以及物流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情況,使學生對專業有更加清晰的認識,能夠明確把握未來學習及就業方向。通過開展“雙師”教學,安排學生與物流企業從業人員進行面對面的溝通,擴大學生知識面的同時,真正做到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在課程實踐中組織一次學生到物流企業參觀的活動,使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理解的更為深刻。
4.考試形式與成績評定
為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物流工程”課程采取多樣化成績評定方式,包括試卷考試、小組文獻討論、實踐報告成績以及平時成績,分別占總成績的60%,20%,10%,10%。在綜合成績評定中,大大降低了試卷成績所占的比例,鼓勵學生研讀文獻,開展研討式教學,并通過校企合作和“雙師”教學,加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從成績評定方式的改變來逐漸改變學生們傳統的學習方式,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三、總結
物流工程專業是一門新興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實踐課程以及專業建設等方面都還處在探索階段。因此,本文以“物流工程”課程為對象,針對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需要改進的地方,闡述了開展研討型教學和增加實踐教學的必要性,通過進行教學改革提升物流工程教學質量,將物流工程系的學生培養成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物流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祥俊.英國大學研究性教學實踐及思考:以英國安倍普頓大學為例[J]. 大學教育, 2014(17): 141-143.
[2]張駿.物流工程專業實踐體系教學探討[J]. 物流科技,2014(12):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