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摘 要:“藥事管理與法規”是藥學與社會科學相互交叉滲透而形成的一門綜合性邊緣學科,主要分析醫藥行業各項管理活動的規律,促進醫藥事業的科學化和法律規范化,促使其健康發展。作為畢業后直接進入醫藥行業從事基層工作的高職高專學生,迫切需要進行針對性的行業法律規范、職業道德的教育。本文對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我校”)“藥事管理與法規”課程的教學設計做以說明,探討提高教學效果的方法,為兄弟院校的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高專;藥事管理與法規;教學設計
一、課程設置
通過對各單位崗位要求和人才需求狀況的綜合分析,就本門課程而言,不同類型就業單位對學生的崗位要求各有不同。醫療機構中主要是技術性崗位,要求學生能夠進行處方調配和藥學服務,主要涉及醫療機構藥事管理內容。制藥企業中主要是技術性崗位,要求學生能夠進行基本的生產操作、質量檢驗和控制,主要涉及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在經營企業中主要是銷售類崗位,要求學生能夠依法進行銷售推廣和售后跟蹤服務,主要涉及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在前期醫學、藥學專業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的學習基礎上,我校于第四學期開設了“藥事管理與法規”,讓學生在掌握醫學、藥學及法學基本理論和技能后學習本門課程,直接面向工作崗位。
二、教學設計
按照“突出能力目標,以學生為主體,理論實踐一體化”的原則,以就業為導向,以工作崗位實際職業要求為出發點,學校與醫院、企業進行廣泛的校院企合作,確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使整個課程教學更貼近學生實際和今后工作崗位的職業要求。根據課程體系要求和藥品研發、生產、經營、使用的流程,設置三大模塊教學內容:藥事管理基礎知識、藥品通用法律法規和實踐領域法律法規,將課時向對學生能力要求較高的藥品生產管理、經營管理章節傾斜,體現教學內容的職業性和實踐性,為學生今后接觸實際工作打下基礎。
三、教學過程
1.教學模式
建立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學校與附屬醫院和合作企業共同承擔教學任務,制定課程標準,收集整理案例資料和題庫,在理論教學的同時安排學生去實際工作崗位參觀學習,提高學生理論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學生親臨現場接受職業指導和訓練,了解與自己今后職業有關的各種信息,開闊知識面,擴大眼界。
2.教學方法
在課堂講授基礎上,綜合運用案例分析、課堂討論和情景扮演式教學方法。例如,在講授GSP中,通過某合法保健品經營部擅自經營藥品的案例,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藥品經營許可證》制度及GSP法規。在藥品經營管理章節中,請學生扮演倉庫驗收員角色,進行進貨驗收,考查學生對GSP的掌握。
3.教學手段
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采用“三結合”教學手段。①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在傳統單調的板書基礎上結合現代多媒體課件。②理論與實際操作結合,通過模擬訓練,學生互扮演藥師和患者、供貨商和進貨單位,完成由理論到實踐的轉換。③畢業實習與實踐相結合,通過畢業實習,完成由學生到藥師、銷售代表等角色的轉換。
四、實踐教學條件
目前校內已建成模擬藥房和模擬倉儲實訓室,配合學生課堂實訓及實習前實訓,學生不出校門即可接觸實際操作。在校外和學校三所附屬醫院、張仲景大藥房等十余家醫院、企業簽訂合作協議,讓學生在實習期間加深對理論知識的進一步理解,提高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和實踐技能。
五、教學效果
實踐證明,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藥事管理與法規”教學設計符合高職高專的教學要求,教學效果良好,畢業學生的職業資格證書獲得率為82.5%。獲得校內外專家、同行和就業單位的廣泛認同,認為課程基于崗位技能要求,體系完整,互動性強,符合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目標,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劉 莉,劉 強.基于PBL模式的《藥事管理與法規》課程教學改革[J]. 光明中醫,2010,25(05).
[2]游述華,黃泰康.論藥事管理課程群的建設[J].中國藥業,2013,22(06):10—11.
(作者單位: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藥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