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學寧
摘 要: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內容多、難度大,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進入高中以后,由于受教師授課方式、自身學習習慣,以及初高中數學思維差異的影響,學生在學習上會出現一定的波折,甚至出現“學困”現象,影響學生數學的發展。教師要善于從引導學生發現、體味數學之美的角度入手,帶領學生去發現數學的各種美,感悟數學的神奇魅力,增加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消除學生的枯燥情緒和畏懼心理,進而促使對數學學習產生學習、探究的興趣,激發學生去探索更多的數學奧秘。
關鍵詞:高中數學 數學之美 學習興趣 簡潔之美 和諧之美 統一之美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3(c)-0116-02
在高中數學學習中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學生進入高中后會出現數學學習的不適應,本來成績不錯的學生,進入高中后突然學不會了、跟不上趟兒了。這是由于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學習內容增加、難度加大,且抽象性、理論性更強,思維密度和難度都大幅度增加。使得部分學生短時間內不適應高中數學的學習方式,學習進入困惑期,甚至對數學學習產生畏難心理。此時,僅靠教師的反復講解、增加習題量、加大訓練力度等手段,難以收到滿意效果。教師要注重向學生展示數學之美,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那么,以下討論如何借助數學之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 聯系生活實際,感悟數學之美
教師要善于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感受數學之美,進而激發學生探究數學奧秘。在學習“球”時,首先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中對“球形”的利用,比如:上海東方明珠的“三球”造型,給人視覺上的美感;國家大劇院近似球形的造型,優美的線條。這都是利用球形給人視覺上美感,體現建筑美的藝術。進而引導學生積極探究球的相關知識,球的表面積與球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和計算方法。
這種聯系生活實際、感受數學中“美”的元素的教學方法,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對調整學生的學習心態和精神狀態有極大的輔助作用。同時,通過直觀感受數學之美,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比如:學生在觀察了東方明珠的造型后,能引發學生的聯想:造這樣的建筑需要首先測算球的直徑、球的體積,以及球的表面積,我們在學習中能掌握這些知識嗎?我們能模仿這種建筑修建自家的房屋嗎?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學生能夠爆發出更大的求知熱情。
2 感受簡潔之美,激發數學探究
數學的簡潔之美體現在語言的準確和符號的簡潔上。數學語言的簡潔,表現在在概念的表達、命題的表述和論證上,在數學的邏輯體系和問題轉換上都有體現。比如:關于“交集”的概念:若A和B是集合,則A或B并集是有所有A元素和所有B的元素,而沒有其他元素的集合。A和B的并集通常寫作“A∪B”。這種簡潔的語言既能清晰、明確表達其含義,有沒有多余的字詞,充分體現語言簡練、簡潔之美。
數學的簡潔之美在數字符號、運算符號等表示上表現的尤為明顯。愛因期坦說過:“美,本質上終究是簡單性”。只有借助數學符號,才能體現出簡潔之美的原則。這種美學理論在數學教學中,有最為明顯的表現。比如:球的體積公式:;球的體積公式:V=(4/3)πR。如果用文字語言去表述,需要相當繁雜的文字和嚴謹的語言表達,但是借助符號,表達的簡潔明確、一目了然。
數學的這種簡潔美,不但表現在公式、和符號表達上,而且體現在數學解題思維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簡潔、樸素的角度出發,審視問題的結構,分析問題的特點,轉化思考的方向,就能獲得簡潔明快的效果。
數學的這種簡潔,能幫助學生形成與數學學科一致的思維習慣,比如:一談到某一方面的學習內容,學生頭腦中馬上想到的是相應的符號、和公式,形成數學思維的慣性,提高數學學習效率,優化學習效果。
3 體味和諧之美,增加學習趣味
和諧之美是數學內部和與外部世界觀的重要體現。如果把數學比作一座殿堂,那么和諧性是其主要建筑特色,無論從局部或整體來看,都讓人體會到平衡協調、相互呼應、渾然一體的美感。并且,數學與外部世界能保持著一種獨有的和諧。在生活、藝術領域都要運用到這種和諧之美。比如:著名的黃金分割比,在正五邊形中,邊長與對角線長的比是黃金分割比;“優美橢圓”的離心率為黃金分割比;維納斯的美被世人所公認,她的身材比也恰恰是黃金分割比。教師在教學中,要為學生引進這些和諧之美的著名例子,引導學生認識并利用數學的和諧之美來指導學習、生活,比如:在作業本的使用上,如何保持頁眉、頁腳、邊距的和諧;在生活中,如何合理布置房間的家具,讓其保持和諧。促使學生將數學學習與其廣泛運用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 感悟神秘之美,調動探究欲望
在數學中有許多神秘的現象和奧秘等著我們去探索。這些奧秘在學生看來是如此神奇、如此有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元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教學內容穿插一定的這類內容,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比如:教師利用莫比烏斯帶游戲帶領學生制作一個莫比烏斯帶,去感受它只有一個面的神秘,并讓帶領學生去證明這個單側曲面。進而帶領學生驗證這個環的中線將其剪開,其感受它給你帶來的神奇;鼓勵學生繼續探究如何將這個紙環可以變成一個兩層的“莫比烏斯帶”,即雙側曲面。
向學生介紹埃及金字塔內那組神秘的數字:142857??此破匠5囊唤M數據有何神秘之處呢?讓學生把它從1乘到6會發現:142857×1=142857;142857×2=285714;142857×3=428571;142857×4=571428;142857×5=714285;142857×6=857142。學生會發現它的神奇之處在于結果是同樣的數字,只是排列順序不同而已。如果繼續將它乘以7,還會是這幾個數的排列嗎?結果發現是:999999。而142+857=999,14+28+57=99。然后,讓學生將這個數進行平方計算:142857×142857=20408122449。讓前五位加上后六位得數會是多少呢,會給人們一個意外的結果嗎?20408+122449=142857。同學們發現,圍繞著這個數字進行的一系列運算,簡直就是一個循環,這個循環蘊藏著什么奧秘呢?讓這個還念牽引著學生的思維和興趣,去走進神奇的數學王國,發現數學的神秘之美,探索更多的數學奧秘。
5 總結統一之美,發展數學思維
數學的學習過程是一個逐步發展并統一的過程。統一的目的是為了“追求更有力的工具和更簡單的方法”,這也是學生將初中數學與高中數學統一起來的思想指導。
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對數的認識也從自然數、分數(小數)、負數、無理數、無理數,擴大到復數,經歷了數年的學習積累和無數次學習上的挫折和坎坷,對數的認識范圍不斷擴大,在數學及其他學科的作用也不斷地增大。那么,學生自然想到能否再把復數的概念繼續推廣。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僅要向學生傳授數的概念,還應讓學生去設想未來可能還有更大范圍的數的出現。既要明白數在發展中不斷統一,更要樹立數在不斷發展的數學發展觀,為學生的探索性學習奠定基礎。
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從更多的角度去審視數學之美。而每一側面的美都不是孤立的,它們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需要學生用心、用智慧深層次地去挖掘,才能更好地體會數學的美學價值和豐富性,以及其深隧的內涵和思想,對人類思維的發展產生的深刻影響。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探索、發現數學之美,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和美的享受,并將其與在生活、生產中的運用結合起來,那么學生就會不斷深入其中,發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
當然,數學之美還有很多方面,比如:對稱美、造型美、抽象美等。但是,對于數學之美的發現、欣賞、創造,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師勇于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不以考試和分數為指向,而是以發展學生數學興趣、數學素質和數學能力為目標,采取多種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并鼓勵學生利用豐富的課外課程資源,發現數學之美,并探索更多的數學奧秘。
參考文獻
[1] 姚娜.普通高中校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培養的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8.
[2] 張璐.提高中專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對策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9.
[3] 簡書峰.高中生數學學習興趣的調查與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1.
[4] 沈百洲.提高中專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實踐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7.
[5] 紀忠波.體校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現狀調查與實驗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