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菲
【摘要】隨著社會開放性程度的不斷提升,尤其新課標施行并縱深推進以來,豐富多元的語文開放性教學活動越發贏得了廣大師生的普遍認可、青睞和推崇,而且形成一種流行性時尚和不可逆轉的發展之勢,為學校教育源源不斷地注入活力元素,提供了與時俱進的良好支撐。透析其深刻內涵不難發現,其關鍵詞在于“生本、開放、多元”,同時也揭示了語文教學活動的內在需求、實踐原則和發展走向。那么,如何有效開展開放性課程實踐活動呢?本文結合中職語文教學的實踐與思考,試對此作出簡要性闡述。
【關鍵詞】中職語文;開放性教學;以生為本;實踐
【中圖分類號】G722 【文獻標識碼】A
新課程理念在繼承傳統有效成分基礎上,鮮明地確立了“以生為本、以學為主”的教育教學關系,并倡導開展以認知為基礎、以能力為核心和以情感為靈魂的“三維目標”教學活動,從而為新形勢下素質教育活動作出了一種戰略性指向和戰術性指導。因此對于中職語文教學而言,我們更應本著“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指導思想,把根本目標認真地落實在“以生為本、學用結合”目標之上,為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未來職業生涯而積極努力、實踐創新。
一、以生為本,有效把握和體現中職生的個性特征
與同齡人相比較,中職生既有共性特征,又具有與眾不同的個性,這是職教工作者開展思想教育和課程教學活動的客觀基礎與基本準則。這集中地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由于歷史性形成因素,中職生的文化基礎普遍較差;二是中考曾經給中職生留下了心理創傷,他們的學習情感比較脆弱;三是包括自己在內的各方期望值較低,加上缺乏應試而學的動力和壓力,中職生的追求目標不夠純正,心理態度不夠端正,學習品質相對欠佳;四是受校園內外因素的綜合影響,中職生的學習氛圍和發展環境難以優化;五是由于傳統意識和偏見,普遍存在“重專業發展、輕文化學習”的不科學現象。若不能全面深入地把握這些因素,想真正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就會是葉公好龍,空談而已。
二、以生為本,在開放性教學中全面加強學用結合
學校教育是一項充滿情感性的藝術實踐工程,“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知識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保ǖ聡逃业谒苟嗷菡Z)中職語文開放性教學活動應注重從以下幾點予以入手:
(一)正視學生基礎,努力促使語文教學內容“生活化”
中職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感偏低,若沿襲“普通話套講八股文”的封閉模式,則勢必沉陷在“高消耗、低收益”的非良性循環之中。與之相應的是,若在開放性課程活動中不斷地注入生活元素和“時代的活水”(于漪語),努力尋求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的對接點與和諧面,使得兩者之間相互滲透、有效融合起來,則能有效淡化課程形式,激發學生情趣,從中取得寓教于樂和事半功倍的綜合效果,并且在潛移默化中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打下堅實性基礎。比如,在教學《南州六月荔枝丹》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課文內容、說明順序和表達方法,訓練他們有序、有條理地介紹事物的能力,筆者專門把一些荔枝帶到課堂上,借以生活認知來接通他們并不熟悉的抽象知識。這種生活化和激勵性相互滲透的課堂教學方式猶如“一石激浪”,學生們興奮之至,他們“不用揚鞭自奮蹄”,其教學效果不言而喻。
(二)觸摸學生心理,努力促使語文教學形式“多元化”
青少年正處于心理多變、個性乖張、復雜多元的成長階段,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執教者要本著“以生為本、情感促進”的原則,努力通過各類途徑和方式積極、有效地開展豐富多元的開放性教學活動,以不斷激活學生的主觀意識、學習心態和情感心理。比如,對于《貴在一個“新”字》這篇課文,執教者可打破一般性的常規教學形態:引導學生在聯系實際認知的基礎上,以“文化傳承重要還是文化創新重要”為辯題,開展正反雙方的熱烈辯論活動;也可創設“創新”主題的語文實踐性活動,由師生合作模擬表演,積極有效地增強他們的情感態度體驗。由此可見,常規性教學形態與多元化課程活動相比較,無論是教學過程還是實際效果都相距甚遠。
(三)面向學生發展,努力促使語文教學評價“開放化”
在學校教育中,教學評價既是課程活動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重要環節,也是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和活力源泉。因此,教師要本著“以生為本、因人而異、因勢而化”的指導思想,積極開展開放性、多元化的學生評價和學業評價活動,以有效“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學習情感、進取精神和品質意志,逐步贏得千里跬步、江海細流的教學效應。在評價內容上要力求全面化,在評價形式上要力求動態化,在考評主體上要力求交互化,尤其對于那些語文基礎較差、學習能力不強、心理情感脆弱和品質意志欠佳的學生,更要以激勵為主、鞭策為主、引導為主,切不可“用一把尺子量人”,否則容易弄巧成拙,甚至適得其反。
綜上所述,開放性教學是一項與時俱進、教學相長的發展性實踐課題。這既是對教育工作者教學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反映,也是考量其責任意識和師德師風的根本標尺。作為中職語文教師,我們應當勇于實踐、不斷創新、善于總結,為之貢獻出應有的智慧和力量。
參考文獻
[1]劉韻清.開放性教學論[M].成都:巴蜀書社,2010.
[2]龔茂華.論中職語文課堂開放式教學[J].科技信息,2009(1).
[3]蔣冬文.構建中職語文開放性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J].教師,2010(12).
[4]賀同柱.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探微[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1).
[5]厲登美.試論語文教學中的個性培養[J].文理導航(上),2010(3).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