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霞
【關鍵詞】 歷史教學;教學情境;導入;設計;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8—0119—01
文章的創作講究“鳳頭、豬肚、豹尾”的布局,筆者認為歷史課堂的教學設計也應是如此。因為高效課堂是一種教學形態,集中表現在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它也是一種融學生認知建構與情感激活、教學控制與情境創設為一體的教學形態,更是一種教學理想狀態,其意義是為現實教學產生一種動力、牽引、導向作用。新課程的實施,課程功能和目標的調整,使傳統教學模式面臨著變革。基于問題情境,以問題研究為平臺的建構性教學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流,教師“創設教學情境的能力”也隨之成為教師需具備的專業能力。下面,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幾點認識。
一、課堂導入的情境設計
教師要準確把握好教材,將導入環節打制成一個精致的“鳳頭”,以此來激發起學生對歷史的求知興趣,誘導出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從而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例如,在講“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時候”一課時,我先讓學生欣賞歌曲《松花江上》,從情感上置學生于國破家亡的悲慟中,而后誘導學生思考:東三省怎么了?東三省淪陷后中國會怎樣?面對民族危機各界民眾又是怎么的反應?……如此開門見山的導入,學生頓時活躍起來,帶著問題主動投入到了學習之中。又如,在學習“西漢王朝”一課時,教師通過幻燈片呈現給學生一扇緊閉的朱漆大門,告訴學生:“大門里面的漢武大帝近日憂心忡忡,我們今天就來看看漢武帝的煩惱。”這樣隨著那扇朱漆大門緩緩打開,也就將學生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帶到了西漢王朝,一堂課的教學任務也就在不斷的問題探究中得以完成。
二、教學重點難點的情境設計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構建“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拓展”的基本教學模式,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教學重點、難點在課堂教學中屬于“豬肚”環節,也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所以在設計上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個性差異的特點,為學生構建一個探究問題的平臺,使學生在結合史料的基礎自己去探究、去認知歷史的真相。
例如,還是根據上面提到的例子來講述。教師可通過設計如下探究目標來指引學生探究的方向:1.漢武帝的煩惱有哪些?2.針對這些煩惱你有何計策?3.當時漢武帝采納了誰的什么策略?4.這些策略分別起到了什么作用?5.漢武帝采納了這些策略對整個帝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6.這個帝國在中國歷史上居于什么樣的地位?這樣層層遞進的教學設計,囊括了整個教學任務的重難點,使不同基礎和認知水平的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都能獲得新的知識,學習能力也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情感體驗一直會處于積極良好的狀態中。
三、結課方式的情境設計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提供一些開放性、生活性、現實性的信息,讓學生根據教師所創設、提供的信息,提出、解決教學問題。結課是一堂課的“豹尾”環節,也是歷史教學的歸宿,所以設計上既要精煉,還要有力度。要求在事例的篩選上既要緊扣教學內容,而且事例學生要熟知;還要有“雨點小,雷聲大”的功效,而不是單純的結束教材內容。如,在講“南京大屠殺”時,可結合日本篡改教課書、參拜靖國神社等國際時事讓學生思考:中國難道只剩吶喊、譴責嗎?類似拓展學生思維的結課方式,既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歷史現象的認識,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由表及里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增進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和思維的深度。
在這樣設計的課堂中,既有教師和學生真實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維的、能力的投入,又有互動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產生強烈的認知要求,并且課堂氣氛還相當活躍。從整堂課來看,過程中既有資源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生成,課堂扎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共同打造出了課堂的高效,也正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課堂獨特的價值——教師提供給學生公共的空間里有了思維的碰撞、相應的討論,最后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相互生成許多新的東西。也只有在這樣的空間里,教師的專業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教師的信心才能建立起來,同時也才能夠真正享受到教學作為一個創造過程的全部歡樂和智慧的體驗!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