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教學效果能否收到良好的成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低年級語文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特征,采用適合本班實際的教學模式,注重個性的差異,樹立他們的自信,并運用多媒體等手段,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學習興趣;因材施教;搭建支架;自信
低年級學生有著自己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特征。為了培養低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必須從低年級學生的實際出發,針對個性的差異因材施教,不斷變換教學模式,運用多媒體等先進設施吸引學生的注意,并靈活運用表揚機制來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關注學生心理,因材施教
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既是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又是全面素質教育的歸宿。在教育內容不斷改革、教育模式不斷變化的今天,學生的心理健康逐步成為學校、家庭甚至社會關注的焦點。
低年級的學生尤其是剛從幼兒園邁入小學之初,學生還沒適應這一角色。因此,第一堂語文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顯得非常重要。課堂內,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反應,思考孩子的心理,用親切的語言及時與其溝通,初步了解孩子的喜惡。當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后,教學效果自然能得到有效提升。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受知識與生活經驗的局限,認識能力有限,教師還應盡量用兒童化的語言來解釋一些詞匯或者難懂的句子,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變換教學模式,搭建支架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日益變化的教育教學實際。而支架式教學是以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為基礎的一種新的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它更好地適應了現代教育的發展。
搭建支架過程很重要的一步是示范,同時也強調學生的獨立探索。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出來后,思維也活躍起來,教學便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低年級課文的每一個單元,都有其共性,前后知識的聯系就顯得很重要。教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時,第一課時我首先引導學生讀課題質疑。如,《“黑板”跑了》一文,有的問:“‘黑板為什么加引號?”有的問:“黑板沒有腿,為什么會跑?”有的問:“黑板跑了跟安培有什么關系?”這些問題學生都是課文的關鍵。
課堂上,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課堂,接著,設計有層次性的問題,逐步幫學生理解課文。在教學中,教師有扶有放,重在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多種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學習興趣也異常濃厚。
三、營造學習氛圍,樹立自信
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有賴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筆者認為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利用現代教學技術
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學技術應用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以及教育現代化的發展趨勢,多媒體在現代教學中的應用已是司空見慣。多媒體集形、聲、色于一體,將單調抽象的教學內容化為生動、具體、逼真的形象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學習興趣陡增,能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快樂學習。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一年級上冊《東方明珠》時,展現了東方明珠“頂天立地”的一個動態過程,將抽象的成語具體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
2.靈活運用表揚機制
雖然低年級孩子的年齡普遍比較小,但是,孩子也有自尊。我們不能以偏概全,不明事理,否則,一旦孩子失去了對我們應有的信任后,教師在他們心中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事實證明,運用好表揚機制,遠比教師反復說教有用得多。如教學拼音時,有的孩子方音比較嚴重,發言不標準。開始時,受到同學的嘲笑,顯得十分沮喪。但是,在幾次練習之后,當老師表揚他進步很大時,孩子會表現得非常踴躍,進步自然也就很快。
語文相對于其他科目而言是最貼近學生生活的,應成為學生最樂于學習的科目。因此,在教學語文中,我們不能以枯燥的教學方式扼殺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實踐中,每一位教師都要不斷嘗試各種方法,運用各種機制,適應不斷發展的教學理念,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收到良好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高建江.班杜拉自我效能的形成與發展[J].心理科學,1992(6):39-44.
[2]朱智賢.心理學大詞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
[3]吳錦程.淺談支架式教學[J].學科教育,2003(06).
[4]周元.小學語文教育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5]楊燕.如何提高語文學習興趣初探[J].華章,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