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先游
摘 要:不同學生具有不同的學習能力、接受水平、興趣愛好,對各學科所表現出來的天賦和效果也是不盡相同。在農村地區,有的孩子是留守兒童;有的孩子家長接受教育程度較低,不能對孩子的課業進行很好的輔助;學生知識面狹窄、對知識領悟能力較低等,在學生身上表現出來的不同學習特點更加明顯。所以,這就要求作為教學指導者的教師,在教學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從而實現農村小學生的個性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本文就以小學數學為例,并結合筆者自身教學實踐,對上述論題做兩點簡單的描述和探究。
一、依據學生的不同動機表現,實施不同的學習改進方案
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相比,可能會表現得更加頑皮、好動,對于數學課程的學習常常抱有漠不關心、馬馬虎虎的態度,數學學習成績更是不甚理想。而我們要想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就不能對所有學生不愛學習的原因一概而論,而是找出每個學生身上不愛學習的癥結,然后對癥下藥,如此,才能真正起到藥到病除的功效。
有的學生不愛學習,可能是由于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學數學,不知道學好數學到底有什么用,對待這種學生,我們在進行數學學科教學時,就應該多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讓他們體驗到數學對生活所起的作用和意義。
二、實施分層式教學,使不同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
分層式教學,是實現因材施教的一種有效方式。它可以使每一位學生都處于一種“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狀態,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我們可依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狀況,實施分層式教學,從而使班里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在學習“小數乘法和除法”中“小數乘整數”這部分知識時,我就依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水平,制定了不同的學習目標,如,學習成績、接受能力較差的學困生,能夠理解一個小數乘整數的法則,會計算一個小數乘一位整數的乘法;學習成績、接受能力一般的中等生,要能理解一個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會正確計算一個小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及一個小數乘兩位整數的乘法;學習成績、接受能力較高的優秀生,要能夠理解小數乘整數的法則,會正確計算一個小數乘兩位整數的乘法。如此,我們便能使不同層次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并都嘗到成功的喜悅。
作為一名農村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嚴格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從而促使學生共同進步,促進個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