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百麗
【摘 要】中等職業教育是一種技能教育、職業教育。中等職業學校的生源,主要來自初中畢業沒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學生。中職生由于具有特定的年齡特征,一方面具有好動、有活力、可塑性強的特點,另一方面也體現出了他們思維幼稚、情緒不穩、學習主動性不強、自律能力差等不足之處。這些不足之處不但給教師的知識傳授以及教學質量的提高帶來了相當的難度,也給學生自身的知識獲得、技能的掌握帶來了諸多的不便。那么,對于這種層次的學生應該怎么辦呢?中職院校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把學生培養成為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的應用人才。那么,又怎樣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呢?筆者總結的做法就是:注重德育引導與知識教育并重,提倡情感交流與嚴格管理并行。
【關鍵詞】中職生 課堂管理 情感交流
一、教師要贏得學生的信賴,是加強學生教育和課堂管理的第一步
教師要贏得學生的信賴,則必須要情理交融地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如果老師做到了對待學生就像是對待自己家的孩子一樣,學生也能感悟到老師真摯的情感和博愛的胸懷。這種融洽、信任的關系,無疑有助于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另外,對于學生的管理,不能套用傳統理論上的政治說教,但有必要引導學生在所學專業上有一個客觀和理性的定位。教師應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機會,引導學生選擇好自己的專業及未來的定向。跟學生講清,只有扎實的完成學業,才能奠定他們在社會上立足的基礎;只有掌握了適者生存的技能,才能確保我們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現代制造業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能人才,選擇或接受中等職業教育更有助于發揮和實現我們的聰明才智。當一名普通的技術工人,絕對不是我們人生的奮斗目標,當工人技師、當高級技師才是我們的真正選擇。在和學生交流時,要讓學生感悟到今天的每一步,都與實現我們的人生目標有著緊密的聯系;跟學生講清楚,一切要從實際出發,不要好高騖遠,要深刻領會“一技在手,終身受用”的含義;讓學生認清自己的前進方向,鎖定自己的目標,樹立實現愿望的信心。學生一旦在思想上與教師產生共鳴,必然對教師的付出肅然起敬,對于教師的引導也會更加珍惜。我們的學生雖然基礎較差,層次不高,但他們對教師的信仰、品質、人格、言行乃至思想,是有自己的思想和認識的。教師一旦贏得學生的信賴,則將有助于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這就是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對于學生給予經常性的德育引導是有必要的,因為,學習是一項艱辛的勞動,學生的意志往往會受到社會的風氣、厭學等不良習性的影響,加之惰性容易復發,只有有效地抑制、克服不良習性,才能有效地實現教育目標。
二、嚴格的教學管理是確保完成教學任務的必要前提
在教學中自始至終地嚴格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知識體系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前面的知識為后面的內容做鋪墊,后面的內容以前面的知識為基礎。基礎差的學生本身就存在某些知識缺陷,如果對這部分學生的說話、分神、溜號、睡覺、玩手機、看課外書等不良習性放任自流,不但使他們不能很好地學到知識,而且對基礎好的學生,甚至想學習的學生也會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干擾。教學中有效地控制課堂紀律,并加強教學過程中的課堂管理,是對教師教學的基本要求。對于學生的課堂管理,不可忽冷忽熱,應以對學生的習慣養成、規范嚴謹、生動活潑的風格一貫而為之。有的老師習慣于“先松后嚴”,實質上是不可取的,它既不利于學生打好基礎,也不便于學生的習慣養成。學生一旦錯過了學習中的關鍵,喪失了機會,即便想學也為時已晚,因為知識的斷檔,將給后面的學習乃至管理帶來相當的困難;“先嚴后松”也會使學生養成得過且過的習慣,放松就意味著縱容,并最終也會危及學生的學習。嚴格的教學管理是教師的必備基本功,這種基本功對中職生這個層次的教學顯得更為重要。
三、情感交流是聯系學生、管理學生的根基和紐帶
完成教學任務是每個教師的職責和目標,但學生不是供教師任意擺布的存儲知識的容器,他們是有血有肉、會思考有感情的人。學生學習興趣不濃、缺乏信心甚至意志薄弱,這說明他們的心理障礙占據主導地位。對此,教師對學生在學習上要給予耐心的指導,更要在人格上給予尊重,讓學生體會到教師有博大的胸懷,有寬宏的心態,有滿腔的熱情。對于學困生不要挖苦、諷刺和歧視,應給予更多的幫助、溫暖和關心,同時盡量捕捉他們的“閃光點”,使之振奮精神。如果教師做到了用興趣牽動他們,用關愛鼓勵他們,用進步引導他們,那么,學生消除差別顧慮,樹立自強意識是完全有可能的。情感交流對于轉化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引導他們向健康的方向發展是十分有利的,也是不容忽視的。
有效地加強中職學生管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工作,這項工作仍有待于我們不斷地探討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