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視唱練耳教學采用分級制是現代教學改革與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它也是我國專業音樂院校視唱練耳教學改革的重大舉措。它的實施有利于視唱練耳教學由傳統模式向現代教學模式的轉變,讓教與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達到主客體的統一。本文主要對藝術類高職院校視唱練耳教學分級制改革的實施及其今后的可持續發展進行了思考和探索。
【關鍵詞】視唱練耳 分級教學 傳統模式 現代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202-02
視唱練耳作為音樂教育中的一個基礎學科,涵蓋視唱、練耳及音樂基本理論等音樂基礎知識與技能。它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知識結構相互滲透的音樂教育基礎學科。[1]相對于音樂教育的其它學科,視唱練耳教學中音樂感知與音樂體驗的關系更為密切,它是在教師指導下,調動學生獨立運用視覺、聽覺、感覺進行積極思維的活動。教學中通過大量的音樂旋律片段或音樂主題旋律,使學生獲取豐富的音樂養料、積累音樂素材與資料,逐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力、表達音樂的能力及鑒別音樂的能力。
傳統的視唱練耳授課模式是“自然班”化教學,即將視唱練耳程度參差不齊的學生按照專業分班進行教學。一直以來,我們的視唱練耳教學都是采用“自然班”的形式進行授課,各專業采用統一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教師根據各專業的需求情況另行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等。但是這樣的教學形式極易造成學生的能力水平出現參差不齊。同一時間進校的學生經過同樣的時間學習而結果會大相徑庭。由于在同一班級中學生已有的音樂水平及學習能力存在差異,常常導致教師在教學時顧此失彼:如果上課內容講深了,對于基礎差的學生來說猶如聽“天書”;而上課內容假如程度淺了,那么相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又會覺得枯燥乏味,沒有任何壓力和新鮮感。這種教學摸式非常不利于教學的針對性及可持續發展。由于客觀存在的學習能力及水平的差異,導致進度快的同學不得不停滯在那等待后面的同學,而進度落后的同學則由于受到來自進度快的同學的影響,心理上極易產生壓力,越想快反而越學不好,最后就容易出現進度快的學生厭煩了停滯不前的學習,進度慢的學生恐懼了對視唱練耳的學習,這種狀況導致了視唱練耳教與學都處在左右為難的境地中。
因此,視唱練耳教學實施分級制是我們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手段。分級制教學體系不僅有利于這一學科的教師對教學進程的準確把握,而且有利于視唱練耳教學由傳統模式向現代教學模式的轉變,讓教與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達到主客體的統一。學生們通過幾年的學習只要達到某一層次的標準即可結業,這樣不僅可以縮短學生的學習時段,而且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成績好的、更快達到相應標準的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進行更高級的研究和學習。而對于基礎相對弱的學生,處在同一班級內也不至于感到壓力或者說跟不上教學進程。我們的教師也可以根據這些學生學習的程度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逐步提高并達到相應的分級標準。國際上一些主流音樂院校的視唱練耳分級教學是我們值得學習和借鑒的成果。例如法國、美國的高級音樂專門學院,其視唱練耳的教學除了按照專業的需求分班,更為主要的是他們在專業分班的基礎上又按照學生學習音樂的能力差異進行了細化。
一、視唱練耳分級教學實施及經驗借鑒
在我國專業音樂教育界,一些歷史悠久的音樂學院的視唱練耳教學也已經進行了分級教學,例如中國音樂學院,其視唱練耳分級教學在我國具有突出的示范性意義。其教學的分級內容集中在節拍節奏、音程和弦、旋律調式等三項內容上。[2]通過深入地研究中國音樂學院視唱練耳教研室編輯出版的分級教材我們發現,其對每一項教學內容的基本原理、結構及其特性等進行了細致的分級處理,使得各項教學內容相互配合、補充,組成了一個非常有機的整體。其教學教材都十分強調循序漸進,踏踏實實的原則,嚴格避免盲目跳級的學習。通過唱、彈、聽、寫、敲擊等一系列教學手段,對起步學習的水平及教學結果的考核進行了清晰的界定。由于他們的教學、教材內容是以分級編排進行,使得視唱練耳學科的學習內容,非常明確地展現在不同級別的學生面前,形成了一個可視的直覺學習模式。因此,中國音樂學院的這些分級教學經驗也非常值得我們視唱練耳教學同仁的學習和借鑒。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視(以下簡稱我院)唱練耳教學在2003年開始實施分級教學制。視唱練耳理論教研室全體教師們采取了相應的步驟與措施,主要包括:一、按級別不同編班。為保證該分層次教學的實施,新生入學后即進行視唱及練耳的分級測試(不分專業),然后,按能力水平及成績高低劃分,編班上課。二、考試。每學期進行兩次考試。期中考試以各班教師按各級別所學內容進行隨堂測試。期末考試分為筆試和口試兩大部分。其中口試內容包括:1.視唱(指定內容和識譜即唱二個部分);2.構唱(所學音程和和弦構唱);筆試內容根據分級內容,從題庫中選擇相應題型進行。三、修畢。音樂各專業的學生,必須完成相應級別內容的考試,合格后方可能為修畢,不及格者重修。
二、唱練耳分級教學在高職院校實施的特點
目前大多數的高職院校都是采用本科院校分級制教學方法。首先,視唱練耳分級制教學引進競爭機制促進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一般在該方案實施一學期后,通過期中考試,低一級學生的成績如果超過高一級的學生,即可調整到高一級班學習,而高一級學生如果成績不理想則被重新編排到低一級班中學習,依照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隨即被調動起來。第二,無論是一、二年級還是高年級學生,只要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水平測試,達到分層次教學所規定的相應標準即可結業。這種靈活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了跳躍式發展的機會,它不受學習年限的限制,這為學校今后實行學分制的教學創設了一個良好的平臺。第三,教學中秉持公平公正,客觀測試學生的學習成績。通過考教分離,教師對學生的考試成績評定中,教師個人的主觀因素相對減少。對考試的監考,每個教師只是對其中監考考試內容或者說某一題型進行監考,其它內容則由其它教師進行,最后所有考試成績進行相加是學生的最后成績。因此,對學生來說這是相對公平公正的。第四,教師感到壓力大了而責任心強了。實施分級教學后,教師上課必須按所規定的分級內容進行授課,并以分級內容作為最后考試的范圍,教師教學水平及能力的優劣從學生考試時所表現出的整體水平即可分辨。教與學也可雙向選擇。因此,分級制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而且也促使教師必須緊跟教學改革的步伐,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理論知識水平和更新教學理念。
但是高職院校的學制,生源,師資等因素還是有別于本科院校,所以也無法完全沿用本科院校的教學模式,有不少的高職院校目前都采用同年級的分級制教學,就是一個年級的學生(所有專業)在入學時經過對程度的摸底考試,進行分級教學,一學期后通過期末考試,根據成績進行級別調整。以后的每個學期都根據成績進行級別調整,也可提前結業。我院目前采用的就是同年級的分級制教學,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以及通過對我國一些主要的音樂學院的視唱練耳分級教學經驗的借鑒和學習,應該說我院的視唱練耳分級教學基本達到了我們預期的設想,而且在目前,我們認為這也是高職類藝術院校唱練耳課程比較理想的教學模式。
三、對高職院校視唱練耳分級教學可持續發展的幾點思考
為了使高職類藝術院校視唱練耳分級教學有更為科學的發展,本文認為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加強:
(一)應選用或編制具有高職特色的分級教材。
當下高職類藝術院校的教材多是借鑒專業音樂學院和其他藝術類本科院校的教材,還沒有一套較系統的適合高職類藝術院校的視唱練耳教材,怎樣的教材更科學地使高職特色的視唱練耳教學得以發展,這是我們首先要思考的問題。目前高職院校采用的教材主要包括:上海音樂學院視唱練耳教研組編,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單聲部視唱教程》(上、下);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視唱練耳教研室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視唱練耳分級教程》。
以上這兩套教材主要適用于音樂學院的專業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多是以選取部分內容來使用。另外,各高職院校根據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再編寫補充教材,或再選用一些音樂學院附中的教材加以補充,我院長期以來主要是以教研室或教師根據自己所教學生的情況另外編寫補充教材,其中多數補充教材非常具有高職教學特性,而且也進行了分級編制。我們認為系統地編著一套高職院校視唱練耳分級制教材是當務之急的,它將是一套根據我們的實際教學特色及情況編寫的,適用于高職類院校的教材。
(二)教學過程應嚴格遵循分級制。
教學大綱的設置也要根據知識點的難易程度循序漸進安排的。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嚴遵循分級制,強調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地,應避免任何的急躁或者盲目跳躍級別。視唱練耳課程的容量往往較其它課程多,教與學均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目前我院視唱練耳教學大綱按照六級制編排的授課內容主要包括節拍節奏、音程和弦、旋律調式等。也是值得各高職類院校鑒見的,所涉及的教學內容按照分級制分別有各自的標準與目標。
(三)在向高一級別升級時,應進行嚴格的能力測試。
如新譜視唱。新譜視唱其要求是看譜即唱,一遍正確。這“一遍正確”的前提,是有內心聽覺的支持,而內心聽覺,正是聽覺全面發展的體現。因此,可以將新譜視唱作為升級的基本標準。
(四)在同一級別的群體教學對象中尋求個體差異教學。
我們知道,視唱練耳課程是通過對各種音程、音階、和弦等的視唱、聽辨練習,使學生在聽、學、唱過程中接觸到各種節奏風格不同時代的和聲風格等等[4]。因此,即使是處于同一級別的學生群體中,在如此繁復的視唱練耳學習中也還會存在個體的優劣差異。那么如何在教學過程中科學而有效地訓練那些“跑的更快”的學生呢?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入對音樂本質的了解,注入更多的文化內涵,擴大音樂審美力及風格的訓練。2.適當融入心理學、社會學等相關交叉學科的內容。視唱練耳作為一門“時間藝術”和“聽覺藝術”,它與人的心理活動密切相關,加上其涉及內容廣泛(視唱教學中所接觸的是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地域、不同風格及不同作曲家的作品),使其具有了交叉性特征,因此在教學中通過學習和視唱不同地域風格作曲家的作品從而領略音樂的深刻內涵及社會功能可以作為高級階段教學的內容之一。3.通過分析學生個體的音樂經歷、音樂興趣、音樂志向及音樂性格等,充分挖掘其音樂潛能,營造自主體驗和自行探索的學習氛圍。
總的來說,視唱練耳教學采用分級制是藝術類高職院校現代教學改革與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它的實施是根據高職院校學制特性設定的,因此具有一定的高職教學特色,也是發展專業視唱練耳教學改革的重大舉措。它的實施有利于高職院校視唱練耳教學由傳統模式向現代教學模式的轉變,讓教與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達到主客體的統一。在視唱練耳教學領域,教師們應精心致力于分級制這一主題中,不斷地進行著探索和實踐,為教學對象的需要而改進和完善教學內容。當下,我們還應當對每一級別的教學內容設置、教材建設以及師資培養等方面進行更為科學、合理的改進和提高,群策群力完善分級教學體系,使高職院校的視唱練耳教學更加符合教學個體的需要與發展,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音樂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陳雅先.《視唱練耳教學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16
[2]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視唱練耳教研室,《視唱練耳分級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3
[3]上海音樂學院視唱練耳教研組,《單聲部視唱教程》(上、下),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13
[4]趙易山.《視唱練耳》.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鄭難力(1967-),女,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音樂系理論教研室講師,主要從事基本樂科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