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權
【關鍵詞】 初中英語;分層教學;備課;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0—0109—01
分層教學是指根據受教育者的個體差異,對其進行分類排隊,按照由低到高的順序,將其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并針對每個層次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其思想源于我國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教學思想。那么,初中英語又該從哪些方面進行有效的分層教學呢?
一、確定不同的層次
層次的劃分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智力、基礎、能力、成績等,結合教材可按一定的比例對學生進行劃分。學生層次的劃分是靈活的,可完全由學生報名選擇,個別學生由老師進行適當調整,要向學生講清分層的意圖。課堂教學分層要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大家相互取長補短,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分層既要有利于引入競爭機制,更要有助于合作互助,培養學生集體合作的精神,為學生以后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分層備課
在備課時教師要充分掌握課程標準,鉆研教材,以落實“三基”為根本,分析學生,精選題目,注重分層訓練,重點突出 A 、 B 兩層的標準, C 層注重基礎技能。要因人而異設計教學環節,做到揚長避短,分類指導。課堂的提問、新舊知識的遷移、新知識的講解等方面,都要針對學生的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在關注全體學生的同時,要關注不同層面學生的發展。使能力強的學生發展了思維,能力中等的學生產生了興趣,能力較差的學生掌握了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的提高。總之,在備課時一定要做到內容與學生的協調性,為成功組織實施分層教學做好充分準備。
三、分層授課
分層教學是培養學生能力提高的關鍵。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既要強化目標意識,更要面向全體學生,又有兼顧優、后進生的環節,分清層次目標。即使是在對學生共性指導階段也要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讓各層次學生都學有所得。例如:在初一一堂英語課中,筆者進行了如下分層設計:課堂教學中,對學習新單詞這樣共性的問題,讓學習好的學生先根據音標進行示范,然后由教師正音,再讓優生帶差生拼記單詞并設計相應的語境練習單詞句型;最后大家一起掌握基本單詞的用法。
這種分層次結對,目的是給學生創設真實的情境,在情境中學習新的句型,讓不同層次學生更容易接受。在結對之前,先讓優秀的學生操練重點句型作示范,以帶動程度較差的同學都能理解句型,并為下面結對準確地操練新的句型做好鋪墊。
四、分層作業
課后作業的布置和批改也要分層。對于A 層學生要求除了基礎性作業以外,要配有一定難度的綜合性試題,還可適當布置少量的彈性題供尖子生思考;B層學生在基礎知識掌握后,增加少量略有提高的試題;C 層學生要求掌握基礎知識并與個別輔導結合起來。
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可遵循“兩部三層”的原則。“兩部”是指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三層”是指教師在處理作業時要具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知識的直接運用和基礎練習,是全體學生的必做題;第二層次為變式題或簡單綜合題,以 B 層學生能達到的水平為限;第三層次為綜合題或探索性問題。第二、三兩層次的題目為選做題,這樣可使 A 層學生有練習的機會, B 、 C 兩層學生也有充分發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因而提高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可以為那些學習層次不同、培養目標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使全班學生都能做力所能及的作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分層評價
堅持發展性評價,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給予他們適時、適當的鼓勵、表揚、贊許,讓各類學生都能夠體驗成功的喜悅,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其學習積極性,從而保持他們良好的心態和學習的自信心。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評價要以不同起點為標準,對學習有困難、自卑感強的C 層次學生,評價應該偏向對他們的鼓勵,更多給予表揚評價,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幫助他們樹立自信,逐步消除自卑;對成績一般的B 層次學生,采用激勵評價,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幫助他們審視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建立解決問題的計劃,促進他們不甘落后,積極向上;對成績好、自信心強的A 層次學生,采用競爭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激發他們的斗志,促使他們更加努力拼搏,不斷超越自己。編輯:楊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