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鳳
【摘 要】《中職英語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中職英語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也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就“如何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這一話題提出作者個人的見解,希望與大家交流溝通、共同進步。
【關鍵詞】中職英語;德育教育;滲透
中職階段是學生成長和成才的重要階段,是他們形成健康人格和高尚品質的關鍵時期,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不僅是推進中職教學改革的需求,也是培養合格人才的需求。筆者在個人多年學習研究和工作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一些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徑,在此與大家交流分享。
一、深挖教材德才兼備
英語教學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情感態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內容,將英語教學與德育教育結合起來,在提高學生語言技能的同時,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品質。例如,在講“I Ama Volunteer”這一單元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滲透“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理念,鼓勵他們向身邊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并積極參與志愿者工作,養成他們助人為樂的良好品質。
二、教學過程潛移默化
在中職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創造良好的契機,積極開展德育教育工作,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以下是兩種常見的德育教育契機,在此與大家分享:
1.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法在中職英語課堂上的應用,不僅能夠提高教學效率,也能夠培養學生協同合作、互幫互助的優秀品質,并培養他們的責任心和榮譽感。例如,在講“Fighting Against Pollution”這一單元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他們所了解到的環境污染的類型以及減少這些污染的策略。各小組討論完成后,在全班范圍內評選出優秀討論組,看哪組的觀點最全面、解決方法最科學、小組成員表現最優秀。在這一過程中,鍛煉了學生們獨立思考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環境保護意識和團體協作意識,英語教學與德育教育的有效結合取得了良好效果。
2.辯論演講
在課堂上進行辯論或演講,不僅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提升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也能讓學生在思想碰撞與語言交鋒中體會什么是好、壞、對、錯,幫助他們端正態度、校正思想,形成健康人格。例如,在講“Lets Do Some Shopping”這一單元的時候,讓學生針對“網購的利與弊”展開討論,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不僅加深了對語言知識的理解,也在潛移默化中對“理性消費”、“勤儉節約”等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德育教育在不知不覺中深入人心。
三、言傳身教模范力量
中職英語教師不能僅僅滿足于語言知識的傳授者的角色,還要充當學生的道德楷模和行為表率。因此,中職英語教師要不斷完善自身知識結構、提升自身思想政治覺悟、規范自身行為。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努力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關愛學生,尊重學生,始終以自身的“正能量”來影響學生、教育學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健康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例如,在講“Making an Appointment”這一單元的時候,教師在講授了中外約會在語言習慣、風俗禮節等方面的差異之后,還強調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守時”都是一種美德。而學生通過平時對教師的觀察也發現,教師確實每節課都按時到崗,從不遲到早退,此時教師的榜樣力量就得到了發揮,使德育教育更加具備說服力和權威性。
四、課外活動拓展延伸
中職英語教學和德育教育都不能僅僅局限在課堂當中,而是應該延伸到課外實踐里、融入到校園文化中,使德育教育和英語教學成為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1.英文板報
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創辦英文板報,在提高學生英文素養的同時,滲透德育教育。例如,在感恩節到來之際,讓學生以“感恩節”為主題繪制板報,在加強跨文化意識滲透的同時,教會學生懂得感恩、回饋社會。
2.文藝演出
在母親節、父親節等特殊的節日,教師可以組織一場小型的文藝匯演,讓學生通過演唱英文歌曲、表演英文短劇、朗誦英文詩歌等形式表達對父母的感情,在提升英語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同時,培養他們孝敬父母、熱愛家庭的意識,使英語教學與德育教育并駕齊行、共同進步。
3.英文電影
影視教學不僅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聽、說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例如,在影視鑒賞課上給學生播放《重返17歲》,讓學生通過劇情體會到青春易逝,要珍惜當前的學習機會、珍視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光,進而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不僅是中職英語教學大綱的需求,也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的需求。因此,每一位中職教師都應該充分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積極創造德育教育的契機、尋求德育教育的途徑,使中職教學與德育教育結合起來,為中職學生成長與成才貢獻力量、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高永強.談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如何有效的滲透德育[J].讀與寫,2008(03)
[2]黃遠振.新課程英語教與學[J].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