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運剛
摘 要:校長職業化實踐的基礎就是要明確校長是一種職業。校長職業化,是教育發展和用人制度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結果。對現在校長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校長實踐化的對策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校長;職業化;實踐
說起校長,我們可能會想到校長是“官”,但我們更應該認識到,校長是一種職業。當前,雖然在校長管理制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校長職業化還需長期不斷的努力。
一、校長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
1.專業化程度不夠
通過調查可以發現,部分校長基礎比較薄弱,思想偏守舊和狹窄,缺乏創新意識。部分校長由于要應付工作問題,沒有精力研究問題。校長之間的科研能力差別很大。大部分的校長科研能力較強,但還有一小部分校長的科研能力還相對較弱,因此提升科研能力還是部分校長需要重視的事。
2.校長官僚化嚴重
根據相關制度,中小學等事業單位人員工資與行政級別掛靠。校長級別不與個人能力和業績掛鉤而是與行政級別掛鉤,這強化了校長的官僚化,不利于校長正常進行工作,不利于校長隊伍的發展和校長作用的發揮,也不利于提升校長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也使各學校之間校長流通性降低,由于校長的官僚化,校長只能往好的學校發展,而不會向差一些的學校流動。
3.難以對校長進行監督
學校校長被賦予很大的權力,有些學校甚至變成了校長一個人說了算。在學校中,缺乏對校長進行監督的機制,而在學校外部也沒有對校長進行有效地制約。因此,校長權力會失去平衡,校長權力過大也會損害學校其他人員的利益。
二、校長職業化的實踐措施
1.完善職業資格書制度
資格書的獲得需進行職業技能鑒定,到有關機構參加培訓。資格書制度是每個行業的入行標準,從業人員經過大量的培訓,可以增加入職人員的專業性,同時可以促進校長隊伍建設。
2.加強校長職業培訓
職業培訓一般是入職和在職培訓,使校長能夠獲取專業技能,不斷學習和發展,提升校長隊伍的專業素質。因此,必須要加強校長的職業培訓,提升校長素質,促進校長更好地進行工作。
3.完善校長任用制
傳統的校長上崗方式是委任制,這使得校長的選拔具有很大的主觀性。因此,應將競爭機制引用到校長競聘中,使校長通過平等競爭,依靠能力獲得職位。這有利于對校長隊伍進行建設,促進校長素質的提高。
校長職業化對促進校長工作和提升教育質量非常重要,需要長期不斷的努力。
參考文獻:
褚宏啟.校長專業化的知識基礎[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12).
編輯 鄭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