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
摘 要:歷經生物教學十幾載,飽嘗酸甜,深刻體會到,要培養高素質的學生,首先自己是高素質的教師,要善于“反思”增加內涵。在提高教師的學識和能力的同時在教學方法上下工夫,只有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不斷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究真理的欲望。”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過程是理解和記憶,而記憶的前提是對記憶的事物首先引起注意,沒有注意就沒有記憶。而注意力的首要條件就是興趣。
關鍵詞:動手;動腦;走進自然;生物與生活;師生互動;學習興趣
新課程讓老師的教學能力,應變能力,實踐能力,適應能力進一步提升。下面就談幾點近幾年在生物課教學過程中的體會。
一、動手動腦,走進自然
生物學知識源于大自然,大自然是真正的生物知識寶庫。為了讓學生從自然和生活中獲得豐富的生物學知識,利用一切機會讓學生觀察不同生物發育狀態。如,(1)每年春天將花卉剪枝分發給學生進行無性生殖育苗種植栽培,學生通過動手活動從中感受無性生殖的過程,加深對無性生殖知識的了解。(2)指導學生上網查詢動、植物標本制作方法,利用放假的機會布置采集各種植物,制作植物標本,開學后進行評比,將好作品存入展室。通過這些活動促進學生動手操作,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生物學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二、開展“生物與生活”短文競賽
在教學“人體消化系統”這部分內容后,布置學生每人寫一篇食物從進入口腔直到排出體外整個過程的小短文,在課堂上進行閱讀競賽,學生積極發言,氣氛熱烈。又如,調查當地常見性地方病,或當地環境植被情況調查報告等等。對學生寫的調查報告我都認真批閱,進行評比或演講。通過這些活動把教學和生活聯系起來,避諱了生硬和勉強,得到自然融入,提高了學習興趣。
三、突出師生互動,激發學習興趣
師生互動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導和培養學生積極思維。實施“師生互動”就一定要了解學生的發展水平,從實際出發,一切圍繞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望為目的,多用贊美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和激情,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
通過以上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學生對生物課的學習興趣也日益濃厚,竟有很多學生最喜歡生物課。總之,隨著時代和教學理念的不斷變遷,我們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研究如何才能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好生物,愛學生物。并且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更好地促進學生不斷發展。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