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開華
摘 要:人類認識世界、改造社會都是離不開觀察的。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觀察顯得更加重要。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教師的悉心引導和培養。
關鍵詞:小學科學;觀察能力;培養
觀察,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用眼睛去看,發現周圍的事物,體會生活中蘊藏的科學。從更深層次講,觀察是人們逐漸認識周圍的事物和現象,不斷獲得事物真相的過程。在小學科學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對學生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
一、教師要有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意識
在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首先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僅僅依靠課本上的知識,還要運用新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要積極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科學教學方法。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科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首先要讓學生有觀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離不開教師的悉心教導和幫助。小學生對一切事物都有很強的好奇心。教師可以把握學生好奇的心理,運用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
課堂上,可以先講解科學書上的知識,在課下,組織學生到大自然中,觀察真實的自然事物,讓學生把學到的與實際相比較,加深學習印象。例如,在學習“花的構成”這一節中,可以帶領學生到學校的校園里,認真觀察桃花、梨花等花朵。讓學生仔細觀察,既了解了花朵的構成,也可以啟發學生對不同種類的花進行比較,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觀察能力,促進學生對小學科學興趣的培養,從而使觀察能力得到提高。教師還可以通過講科學故事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要積極觀察周圍的事物,形成自己觀察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思考能力。
三、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觀察
在小學科學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條件有限,不可能完全滿足教學中需要的教學資源。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盡力去運用各種方法,讓學生多觀察,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運用實物、模型、掛圖和學?,F有的科學實驗設備進行教學。有的教學內容比較抽象,比如“細胞的構成”這一節中,就可以運用模型讓學生觀察和體會細胞的構成結構。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來授課,也會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小學科學教學中的觀察能力對學生科學課的學習有很大幫助,這就要求教師積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陸黎峰.淺談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J].教師,2013(24):106.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