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芳 張晉川
摘 要:為了保障農民工的權益,國家也采取了很多的手段來解決農民工子女的上學問題,但是很多的農民工子女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問題。就目前農民工子女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提出了針對性的措施,希望能夠幫助農民工子女強化自身的能力。
關鍵詞:外來務工子女;小學數學;教學方式
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素質教育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主旋律,學校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主動學習的能力;農民工子女從小生活在農村,主要的知識來源于書本,知識面比較狹窄,對于知識的重視程度不夠,同時由于絕大多數的農民工知識水平有限,對于子女的教育缺乏科學性,導致農民工子女的學習和教育受到了一定的阻礙,因此,教師要更加關注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與這些學生增加溝通和交流,增加課外活動,在進行數學教育的過程中,要將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幫助他們正確地解決生活中的難題,進而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數學則要求學生嚴謹周密,這兩者之間的矛盾影響了學生的熱情,農村的教學條件較差,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傳統,因此,小學生普遍認為數學枯燥,學習起來困難重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1.增加教師的情感投入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教師的教學態度影響著學生,因此,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需要提高教師的工作熱情,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活躍課堂氣氛,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的興趣。
2.創新教學方式
數學多數考查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因此,與其他學科相比更加的枯燥乏味,這就需要教師要掌握小學生的特點,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創新教學方式,增加書本知識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3.利用教學道具
多媒體技術已經廣泛地應用到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地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提高數學教學的直觀性,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教學中的粉筆、課本、學習文具等來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激發學生的興趣,減緩學生學習中的疲勞。
三、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預習,對于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不能理解的地方要做好標記;其次,要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要主動地進行思考,同時要做好課堂筆記,課堂筆記不能將教師課堂所講的全部內容進行記錄,而是要有針對性,對于重點內容和自己不理解的內容進行簡單的記錄就可以;最后,學生要認真地完成課后作業,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對本節課所學的內容進行鞏固。
四、創設教學情境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要創立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外來務工子女對于城市生活覺得陌生,對于周圍事物既恐懼又感興趣,因此,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要全面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參考書本的同時又不能過分地依靠書本,這樣創設的教學情境才能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而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目標。
五、完善教學方法
傳統的應試教育以教師灌輸式的教育方式為主體,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過分地強調教師的作用,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以及新的教育模式的要求,這種教育方法的弊端逐漸地暴露出來,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引導,通過改變教學方法,來增加課堂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在課堂上提高學生積極思考和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歸納和總結能力,豐富教學方法,通過實驗、討論等方式來引導學生,從而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羅立新.新生代農民工就業能力研究[J].人力資源開發,2010(2).
[2]劉軍.政治關系視角的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研究[J].教育與經濟,2012.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