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
摘 要:初中體育教育是終身體育的關鍵環節,對學生的身體健康、身心健康有著關鍵的作用,所以體育教育更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試圖闡述初中體育教育在終身體育中的地位、要求和培養。
關鍵詞:初中體育;體育行為;終身體育
“所謂終身體育是指一個人終身進行體育鍛煉和接受體育教育,學校和社會體育等體育教育層次構成終身體育的教育過程。學生在校期間就應該滲透適當的終身體育教育。
一、初中體育教育在終身體育教育中的地位
初中體育教育,在終身體育過程中不但可以讓學生接受體育教育,認真學習體育科目,而且還可以把不自覺的、盲從的幼兒體育行為,變成自覺的、有意識的終身體育行為。可以這樣說,能否讓體育變為終身教育,能否在學生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起到實際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初中體育教育能否適應社會的需求和能否培養好具有體育鍛煉愿望的學生。
二、加強初中體育教育工作,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
學校是實現體育終身教育的一個快捷渠道。所以作為體育教師,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專業本領,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把搞好終身體育教育作為自己責無旁貸的重任,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合理確定和調整體育教學內容,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認真上好體育課,特別是搞好體育理論課的教學,使學生接受自己對體育知識的見解,接受自己的知識傳輸,并且掌握可以指導自身參加體育鍛煉的方法和體育、衛生、保健方面的知識,活躍上課的氣氛、多給學生一些自己可以利用的時間,增強健身性和娛樂性,使學生愛上體育課,把參加體育活動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情。
三、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和興趣,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培養體育意識,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已經成為學校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興趣和體育能力的重要目標。體育鍛煉貴在有恒,提高對體育鍛煉的認識,明確體育鍛煉的目的,提高鍛煉的自覺性,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好習慣,有規律地生活,做到鍛煉身體科學化、知識化、經常化。
四、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組織教學
在上課期間,老師更要靈活運用組織方法,不要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帶給學生,要讓課堂充滿活躍的氣氛,在教學實踐中,教學要盡量體現出新、奇、活的原則,采用多種多樣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產生強烈的興趣和新鮮感,以增強教學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五、培養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自信心
1.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
體育活動中以小團體為主的練習,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團結的快樂,拉近自己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在活動中,教師應經常注意學生的活動,關心學生的情緒狀態。主要以肯定、表揚、贊美為主,但不要過于溢美,同時也可發出提醒、警告、停止的信號,或運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及優美的示范動作喚起學生的興趣,使每個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建立起較好的師生關系。
2.讓學生有主動探索的機會
在體育活動中,教師應創造機會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當運動器材發到大家手中時,可以讓學生多些自主使用的權利,教師可以說“大家開動自己的腦筋,想的辦法越多越好”“除了這樣玩,還可以怎樣玩”等等。在探索的過程中,學生一次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對體育的認識也會越發深刻,對學習體育的熱情也會越來越高漲。
3.正確評價學生的表現
在體育活動中,教師應該注意自己表揚時語言的豐富性,如果學生的動作做得很好,而教師只用“好”或“不錯”來評價,會讓學生感到教師是在敷衍,讓學生感到不滿意。教師應預測學生的需要和情境的性質,作出適當的表揚,使表揚產生真正的激勵作用。例如,當學生的動作完成得好時,教師可以說“你很勇敢”“老師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等。請學生示范時,教師可以說“大家來看某某同學的精彩表演”等。事實上,教師可以用無數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態度和情感。這樣既可以拉近教師和學生間的關系,也有利于學生自信心的樹立,更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體育只是職業運動員的專利,是青春的代名詞,所以在現代中學的教育中,教師更應該讓學生擺脫這種看法。初中體育教師應該以終身體育為主線充分利用學生的在校時間,不失時機地加強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以學生終身受益為出發點,著眼未來奠定終身體育的基礎。通過自己的教學讓體育終身教育成為一種新的社會風氣,增強國民的身體健康,使得體育終身教育不僅僅是青春時期的代名詞,而且可以讓每個學生的未來充斥著體育運動的氣息。
參考文獻:
[1]余平,孫競波.培養終身體育意識 改革大學體育教學[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0(02).
[2]王婉珍.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積極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0(01).
[3]陳倫,王俊青,崔瑞雪,等.加強高校體育教學 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1999(02).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