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琴
摘要:由于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很少,并且互動的效果也并不好。然而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應該是一個師生之間互動交流的過程,所以在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中推行互動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互動教學;數學教學
在當前的素質教育背景之下,加強課堂上的合作互動,構建小學數學互動教學模式已經迫在眉睫。現在的小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家庭環境優越,衣食無憂,在家長的悉心照料下成長。這些小學生有著比以往學生更好的基礎,他們與電腦、電視接觸的時間較多,對外面的世界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更有個性,更有思想,不愿受到束縛,更不愿享受“被安排”的學習。因此,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已經不能夠再滿足于當代小學生的需求了,如果教師只關注自己如何教,把知識硬塞給學生,必然無法得到學生的共鳴,甚至還會遭到學生的排斥,使得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尤其是對于數學這門有難度的學科而言,數學知識本來就難以理解,絕大多數同學都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如果我們還是一味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肯定會使學生感到厭惡。
一、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創設平等互動的學習環境
(一)情感交流
情感交流是指在情感互動中,教師對學生的情感會從教師的言語、行為、舉止上流露出來,為學生所察覺、感受學生對教師的情感也會從學生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顰中表現出來,為教師心神領會。彼此情感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形成情感回路。
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能更好地促進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是數學課堂互動生成的有效條件。例如,一位教師借班上課,與學生相互交流各自的興趣愛好,學生不再拘束,馬上活躍起來。一個課堂導人的交流,老師站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扮演著學生大朋友的角色,與學生接近了關系,獲得了學生的角色認同。這樣的課堂導人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協調互動形成一種“情感共鳴,思維共振”的良好學習氛圍,為學生創設了平等互動的學習環境。
(二)角色轉換
要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從過去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和促進者,要善于營造一個輕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要適時放棄易造成師生對話障礙的三尺講臺,坐下來和學生一起學習,一起交流,成為學生中的一員。同時也提倡和學生換一下角色,讓學生上臺做老師。如在“辯論賽”和“一題多解”時就可用這種方式。這樣的角色轉換,讓課堂氣氛更融洽,讓學生的學習更投入,學習的效果也更好。
二、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是提高課堂互動的重要手段。
課堂教學是師生多邊的活動過程。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互動的關鍵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讓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因此,教師必須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主動為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創設條件、創設情境。如教學“長方體的特征”這一課,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首先教師出示若干個物體的包裝盒,讓學生先對他們進行分類,并敘述自己的分類理由。
2.教師拿起一個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的盒子讓學生觀察、觸摸長方體有什么特征。
3.通過學生的總結、教師的引導總結出長、正方體的所有特征。
4.讓學生用橡皮泥做頂點、長短不同的細木棒做棱,四人一個小組合作制作一個長方體、一個正方體。
通過這樣的設計,將操作、觀察、思維與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不僅使學生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而且還啟迪了思維發展,達到了數學教學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技能的目的。
三、教學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加入。
做好課前準備是一個教師課堂教學的基礎,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依據。要想在數學課堂上進行互動教學,就必須提前做好互動教學的準備。小學數學教師在寫教案的時候,一定要思考如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對于那些重點和難點知識又該如何引導學生來學習,讓學生能夠欣然接受這些知識點,并在他們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課前準備是非常關鍵的環節,但是很多教師卻不以為然,認為備課沒有必要,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教師一定要刻苦鉆研,努力吸收新的知識和信息,將這些知識巧妙地融進自己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節,而且在設計備課時,要防患于未然,準備多套方案,隨時應對學生的不同回答,充分做好彈性化準備。另外,教師在備課時,要留出一定的時間,提出一些有創意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
四、學會合作,學會交流,使學生能自主學習數學。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從建構主義的角度來看,數學學習是指學生自己建構數學知識的活動,在數學活動過程中,學生與教材、教師產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數學知識、技能和能力。因而我們應充分認識到是學生在學數學,他們應當成為主動探索知識的建構者。而要讓學生獲得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首先必須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交流。
(一)小組合作——組內學生之間互動。
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到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個體的認識過程,而且是一個多向交流與合作的過程。
在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并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增強,課堂教學效果也會更顯著。
(二)集體交流——師生之間多向互動。
集體交流就是在個人獨立思考或者是小組合作的基礎上進行的集體反饋。教師的任務是營造良好的氛圍,先讓學生個人或者各小組代表向全班匯報討論結果;接著讓全班學生自覺、自由地展開爭論,鼓勵發散思維;然后讓學生對全班已有各種意見進行歸納,總結所學知識、技能、方法要點,并推選學習中有突出表現的同學;最后教師幫助學生進行新舊知識建構,并指出學生在本課學習中的創新表現,進行表揚鼓勵。
綜上所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認識到開展互動教學的重要性,并且不斷的創新互動教學方法。教師在互動教學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在教學活動中,明確自己的職責,處理好互動的形式與實質的關系,使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互動教學過程中,提高互動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提高小學數學互動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