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爽
摘要:如今,教育行業發展迅速,人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因此,整體上的教育工作,有很多的內容都必須從新的角度來完成。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通過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能夠讓小學生在學習的主動性方面獲得較大的提升,對未來的教育工作拓展,提供更多的肯定。文章就此展開討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小學科學教學;有效運用
導言:
新課標改革過程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小學科學是一門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基礎學科,教學目標在尊重事實、征服困難,勇于提問等方面體現出來。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激發并強化學生對知識學習與探究的能動性。本文以強化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效率為論點,做出如下論述內容。
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優勢
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有效的改善這一點,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生的觀點闡述和互相討論都是交流的一種方式,而且這種教學模式也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主動探索。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起引導和指點的作用,這也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因為在傳統的課堂學習中,教師的引導性太強,很容易導致學生心理上的不平衡,覺得和教師之間太有距離感。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和教師處在了同一位置上,增強了彼此之間的交流,營造出一種和諧舒適的課堂氛圍。
其次它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從根本上推動學生的學習效率。在進行科學教學之前,通常學生要收集相關的學習資料,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將準備的資料進行整理,小組成員之間各自進行分工,獨立完成各自的學習任務,最后在將各個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匯總,這樣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是非常有效的。
二、小學科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
(一)學校對小組合作學習給予重視和支持。想要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更好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離不開學校對小組學習模式給予重視,為學生們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提供硬實力和軟實力的支持。首先學校應該淘汰掉陳舊的教學設施,使用新型現代化教育設備,有利于學生們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去查閱資料、搜集信息,在小組匯報展示過程中也能將結果用信息化的設備進行呈現。其次,學校還應該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者——科學老師開展統一的培訓,來提高老師們的教學水平。
(二)合理分組
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對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的確能夠獲得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們在教育工作中,應堅持按照合理分組的方法來完成。例如,有些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完全遵從學生自己的看法,這就很容易導致有些小組的成員數量較多,甚至是達到了7--8個人;有些小組的成員數量很少,只有2--3人。這種現象是不利于小組合作學習應用的。合理分組過程中,應堅持結合小學科學教學的內容來完成。在每一個小組的組員人數上,最多不能超過5個人,大家要合理安排組員的任務和角色,從而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表現出良好的合作狀態,要尊重其他組員的看法,不能出現小組內部的“一言堂”現象。合理分組的操作,是小組合作學習最為基礎的組成部分,為了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獲得足夠的進步,教師應在分組過程中,予以積極的引導,讓學優生、中等生、學困生,都可以在小組當中獲得一定的體現,大家互相幫助、互相進步,從而加強科學知識的牢固掌握,由此獲得更大的進步。
(三)創新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機制,采用多元互評的方式
傳統評分的弊端只關注學生在整體中的位置,通過分數排名來比強弱勝負,這種各自獨立的學習和排位,不僅使學生間相互疏遠,還會使成績差的學生因自尊心受到損傷而對學習毫無興趣,導致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整體評價的。盡量做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把傳統的個人競爭轉移為組間競爭,形成組內合作的新格局。為了小組榮譽,每個成員都會竭盡全力,教學效果要比教師單調地重復強很多倍。
(四)充分發揮小組內成員的重要作用
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充足時間及空間,使學生能夠積極思考,積極引導學生實施自主化探究,從而使小組學習價值能夠得以充分體現。另外,在實際教學中,小學科學教師還應當對指導及培訓加強重視,通過對學生進行準確引導,使其能夠盡職盡責進行研究,在此基礎上使小組合作學習效率能夠得以有效提升。比如,在“小車摩擦力影響因素”這一內容進行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先引導學生猜測摩擦力相關影響因素,然后探索影響因素與摩擦力之間關系,最后對合理試驗方案進行設計,保證小組內每個成員均能夠較好完成自身任務,在教師指導作用下可積極參與,可積極發言。另外,在開展實驗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小組成員合理協調分工,指明每個小組成員應當負責的內容及任務,并且應當安排監督員督促小組成員表現,以保證在較短時間內便可將實驗完成,準確分析相關數據,最終得出實驗結論。
(五)創設好教學情境,讓學生成為小組合作的主人
當前我國的教育改革倡導以學生為本,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當好一個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而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演講者”。對于小學科學教師而言同樣如此,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充分創造條件,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小主人,成為小組合作學習的小主人,在課堂上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意見,深刻體驗到小組合作學習帶來的無限快樂。
例如,在學習動物章節的“蝸牛”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聆聽并感受一下著名歌手周杰倫的《蝸牛》這一首歌,讓學生從一首輕松的音樂中開始一堂科學課的學習,同時通過這首歌也可以引出本堂課的主講內容,那就是蝸牛這個陸地上最常見的軟體動物,通過歌曲中的歌詞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探究蝸牛物理特性的同時深入挖掘蝸牛的堅持精神。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中,各小組合作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每個學生都十分開心,臉上洋溢著主人翁的自豪感,學生也十分樂于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當中。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是教師達成教育目標的一個有效的教學手段,它不僅可以促進師生、同學之間的溝通交流,也能更好的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提升科學能力。小學階段的科學學習對學生來非常的重要,它對學生未來的學習有著顯著的影響,而且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的創新與發展,科學對社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想要為國家的科技做出貢獻學好科學是最基本的前提條件。希望教師能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引起重視,將它更好的融入進學生的日常課堂以提升課堂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王學男,葉寶生.小組合作學習對小學科學教學的獨特功能[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09):107-108
[2]王皓,楊鍇. 有效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教學中的作用[J]. 東方企業文化,2012,(09):206+197
[3]曹建河. 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實施[J]. 學周刊,2015,(2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