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振喜
摘 要:如今的初中地理教學,種種不良現狀越來越凸顯,如教師對地理學科的重視度不夠,采用的方法不符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學生缺乏明顯的學習興趣等,導致地理教學效率一直處于低下水平。因此,如何改變地理教學現狀,提高初中地理教學質量,是目前廣大地理教師廣泛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質量;主動學習;信息技術
本文從以下兩個方面對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課堂的教學質量進行論述。
一、改變地理學習方式,使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學,學生始終以被動者的身份對教師所講授的知識進行死板接受,學習主體性被弱化,久而久之,學生勢必會對地理學習喪失興趣。所以,我們要改變學生的地理學習方式,讓學生以主體者的身份進行地理知識的探究,以使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比如,在學習“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這章內容時,我就根據這章內容的四節知識將班里學生分為四大組,如“日本組”“東南亞組”“印度組”“俄羅斯組”,每一組通過閱讀課本、課外書或者網絡技術,查詢本組所負責國家的相關資料,如位置、地形、氣候、資源等,并利用PPT課件形式將其整理歸納。課堂上,各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對課件進行展示、講解。如此,我們便做到了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同時也能使學生對本章內容有深刻的印象和深入的理解。
二、注重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在課程內容選擇、教學方式方法改革中,要充分考慮現代信息技術的影響,為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創造適宜環境。”所以,作為初中地理教師的我們,可依據具體教學內容,適當引入現代信息技術,使地理教學重、難點得以攻破,以此降低教師的教學難度,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比如,在學習“地球和地圖”中“地球的公轉”這節內容時,地球公轉運動的基本規律,可以說是本節知識的重、難點,因此,這時我們就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將這一規律以Flash動畫課件的形式進行演示。演示過程中,還可對地球公轉運動的快慢進行調節,或者讓地球停在公轉軌道中的任何位置,如此,這一重、難點就會變得生動、具體,有利于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以上是我個人對提高初中地理教學質量的兩點粗淺看法,希望能為廣大同仁在地理教學問題上提供些許幫助。
參考文獻:
張欣勁.初中地理教學中體驗學習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