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清梅
【摘 要】新課程理念認為,學生的知識不是單純通過教師的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構建的。課堂教學情境是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的關鍵環節。課堂教學情境中的情境化策略有助于克服被動式,灌輸式的教學弊病,這是情境化在課堂教學中最顯而易見的作用。在一堂完美的課堂教學中,情境化是決定教學成功與否的重中之重。情境化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促動學生的求知欲。
【關鍵詞】創設情境;直觀;欣賞;審美;積極性
課堂教學成功與否,其主要標志是看教學效率的高低,教學效率的高低常取決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態度是否積極、主動。情境教學能夠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且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接受和掌握新知識。
一、豐富表象,創設直觀情境,促進形象思維的發展
采用直觀形象的情境教學,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對美術基礎知識理解有困難。老師采用實物直觀、教具表演、學具操作等方法創設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活生生的環境中,整體感知,親生體驗,從而理解知識。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而且充實了學生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如在畫“福桔”的教學時,可以通過“吃吃、看看、想想、畫畫”等方法進行。教師拿出桔子問學生:“桔子是什么形狀?”“還有哪些物體是圓形的?”(學生搶著回答:圓形,還有太陽、衛星、皮球、毛線團、蘋果、西瓜……等都是圓形的)“請同學們把剛才說的畫下來。”待學生畫得差不多的時候,老師就剝開桔子,請學生吃,同時問“桔子瓣像什么?”學生會爭先恐后地答道:像月亮、小船、鐮刀、香蕉……這時,學生的作業紙上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聯想物體。像這樣吃著、看著、畫著的教學,能夠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他們的思維活躍了,想象力豐富了。
二、利用媒體,創設欣賞情境,有利于營造樂學的氛圍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能為學生提供形象生動,色彩絢麗的視覺形象,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的創作提供豐富多彩的創作素材。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想讓學生欣賞圖片,教師的資料基本來源于書本圖片或雜志中的圖片,圖片小,學生看不清,而且圖片量也少,無法開拓學生的視野。如今,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導入各種各樣的信息,聲形并茂,用多種方式結合,展示信息內涵,有效的交替使用,以全面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來激發他們的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不知不覺進入樂學的天地。記得我在上《手形的聯想》這課時,利用了多媒體進行教學。我先播放一手《巧巧手》的歌曲給學生聽,隨著歡快的節奏,電視屏幕上出現了一幅幅有手形變化出來的畫面,同學們聚精會神地觀看著,深深地被這些生動有趣的作品給吸引了,有的同學還興奮地舞動著小手,跟著音樂的節拍跳起來。當我播放完一遍時,同學們都迫不及待地喊著:“再放一遍,再看一遍。”那些生動有趣的畫面深深地感染了學生。此時,我便不失時機地告訴他們,你們的小手也能變成一幅幅有趣的畫面時,學生們都興奮地拍手后所好。接著我引導他們如何利用自己的手形,變化出各種各樣的圖案。同學們邊欣賞歡快的歌曲,邊展開想象的翅膀將自己的小手形變成了小鳥、美麗的孔雀、大樹、魚……等等有趣的畫面。此時的教室便成了學生快樂學習的樂園了。
三、設計導語,創設學習情境,豐富學生創作的表象
贊可夫指出:“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到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方法就能發揮高度的有效作用。”要知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導語能夠在整個教學中騎著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新知識的導入階段,通過挖掘教材的興趣因素,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思維情境,是很重要的一環。我在教一年級美術第一冊中《圓形的東西多》時,我是這樣做的,先表演吹泡泡給學生看,然后問:剛才老師吹出許多泡泡,這些泡泡是什么形狀?大小一樣嗎?我們平時看到什么東西也是圓形的?這時同學們爭著發言。我抓住時機,話鋒一轉: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畫圓形的物體。此時,課堂上的求知氣氛更濃厚了,同學們情緒更活躍了,從而加深了對圓的認識。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得到激發,各種各樣的圓形物體就躍然紙上了。
四、通過音樂,想象歌詞情境,增強學習的積極性
有人說,音樂是“美麗的畫”,是“流動的詩”。通過創設音響,音樂等聽覺情境,能喚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全身心投入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去思維、想象、創造。同時,還能把枯燥的教材,單調的練習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學得愉快,練得高興,如:我在教一年級學生畫《小燕子》,我我先將歌曲《小燕子》唱一遍,讓學生想象歌詞內容,讓后我邊唱歌曲邊在黑板上示范畫一遍:一個圈 ,一只眼 ,圈外掉下兩個小雨點 , ,身體像錐子 ,尾巴像小剪 ,展開雙翅飛呀飛,飛來一只小燕子 。通過,唱唱、看看、想想、畫畫,便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評價作業,創設審美情境,增強學生的創作信心
在一般情況下,學生練習后,僅靠教師用語言總結,印象并不深刻,但等到下一節課再進行評講,學生對評講又漠不關心,各自埋頭作畫了。為此,我讓學生把自己的作品按意愿展示在教師設計的有簡單背景的畫紙上,這樣,使學生在親自參與展示中找到自我,也在比較中不斷進步。如,教《美麗的蝴蝶》這一課,我在課前分別畫了4副有“花園”景色的大背景,貼在墻上,布置成一個大“花園”,要求學生把自己畫好的蝴蝶剪下來,自由地貼“花園”中。漸漸地,“花園”里的蝴蝶越來越多了,五顏六色好看極了。當學生看到大家共同完成的作業有這么美妙時,深深地體會到創作的魅力。特別是對后進生來說,當他們看到自己的作品同大家一起展出,便會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悅,從而產生強大的內在動力,他們對創作繪畫不在有害怕的情緒了。緊接著我說:大家找一找哪只蝴蝶最美麗,它美在哪?這樣同學們通過認真觀察,仔細比較,無形中學會了對作品的評價,不僅能評價別人也能評價自己,審美能力也得到提高。
總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良好的思維能力、創造力是在一定情境中培養出來的。為此,教師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為學生創設和諧、民主、快樂、平等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樂趣中步入樂畫的天地。
【參考文獻】
[1]網文“創設情境教學”
[2]錢智慧.《多媒體教學豐富美術課堂》.2013
(作者單位:福建省將樂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