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同順 魏彥斌
關鍵詞:室內課;力量素質;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5)08-0057-02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在教學設計中,結合小學五年級學生的年齡及認知特點,結合室內課的客觀條件,采用教師示范、模擬比賽、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到理想的發揮,使每一位學生得到有效的鍛煉,體驗到體育鍛煉的樂趣。同時,根據我校的教學理念,著力突出“對話”環節,以此營造室內教學的“互動”狀態,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參與積極性。
二、學生情況分析
小學五年級學生正處于速度、靈敏、柔韌素質向力量、耐力素質過渡、轉化的敏感時期,同時也是大肌肉群向大小肌群同時發展的過渡期。所以,身體素質的練習內容要盡可能豐富,相應練習的容量也要逐步加大。根據以上特點,我在本節課中利用“課課練”的鍛煉器材,分別安排了學生上肢、下肢、腰腹肌等力量的練習,目標是使學生的各項身體素質在這一階段得到均衡的發展。
三、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利用學生比較喜歡的體育器材“健力器”進行身體素質練習,所以,如何使用器材、如何管理器材、如何保證器材使用的安全是本節課要特別重視的關注點。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安排練習的密度、負荷,使學生得到科學、合理的鍛煉。教學過程中,教師教授學生練習的方法,指導學生對學習重點和練習內容作用的認識,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
四、安全措施
1.課前準備并檢查器材有無損壞。
2.關注并調控好學生練習間距,避免發生肢體碰撞。
3.使用器材練習時嚴格令行禁止。
五、本課特點
1.通過“對話”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2.通過拉力器進行多種方式的力量練習,既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又教會學生使用拉力器進行鍛煉的方法。
3.體育知識的學習和體育鍛煉的有機結合,符合室內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點,有效克服了室內課枯燥乏味的現象,大大提高了學生室內課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