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方奎
[摘 要] 新課改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挖掘學生的潛力,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不僅要教給學生基礎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關鍵詞] 高中數學;教學方法;課堂效率
一、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新課改要求教師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教學設計要更加合理和科學,要靈活運用多變的教學方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從而使素質教育得到大面積的推進。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地實踐和落實,把教學改革當作一件頭等大事來對待,積極探索,認真學習,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從原來以教師教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學為中心。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目標的制定要有利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使雙方都能有所發展和成長。因此,作為新時代的高中數學教師,要勇于走出經驗主義誤區,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適應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真正投入到數學教學改革中去,以全新的教學理念去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新課改對教師的專業水平、態度、能力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是學生的領路人,對教學改革的成功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為了更好地落實新課改,教師要不斷探索,積極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具體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轉變角色,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這是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新課改形式下,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宰者。當今,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傳遞知識的機會越來越少,更多的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勵學生積極思考。教師逐漸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合作者,成為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
2.正確對待競爭與合作
有效的競爭能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但是過度的競爭則不利于教師之間良好關系的形成,更不利于教師之間的團結合作、互幫互助,甚至對教師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這樣對教學效率的提高也是不利的。教師要一起探究,一起合作,一起交流,借助集體的智慧來提高自身素質。
3.信任和尊重學生
教師要信任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學生所遇到的一些困難和失敗,教師都要以寬容的態度來對待。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教師要努力挖掘他們的潛能,相信學生都會成功,要給學生失敗和犯錯誤的機會,幫助他們總結經驗教訓。不管是學生的成功,還是失敗,都能成為教師教學的寶貴資源,從而得到正確的開發和利用。
4.不斷反思和總結
教師要具備高深的專業知識、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科學技術知識。教師還要以一個研究者的身份投身于教學中,在實踐中發現和分析各種問題,并對自身的教學進行反思,總結教學經驗,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規律,這樣才能促進教學改革的順利實施。
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
1.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實現和諧數學課堂的前提,也是數學課堂的根本。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尤其是學困生,要保護好他們的自尊心,給予幫助和關心,多和他們溝通、交流,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這會讓他們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進而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放下架子,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增強和學生之間的感情。教師和藹的態度、幽默的語言、鼓勵的眼神等都會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
2.構建良好的生生關系
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互動是構建和諧課堂的有效途徑。學生在交流互動中,能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他們在合作中相互幫助、相互促進、取長補短、共同提高。這既符合新課程的要求,也促進了學生能力的發展。教師要精心設計多種互動形式,讓學生在互動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四、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
新課改提倡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從而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因此,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進行了很大的改革,從原來大量封閉性的問題轉變為開放性的問題和探究性的問題,很多問題的條件和思路等都有很大的開放性。這些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而且與我們的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這對教師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挑戰。因此,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合理利用教材,創新教材。
同時,教學方式也要發生變化,要不斷探索和實踐,尋找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拋棄原來單一、枯燥的課堂教學模式。比如在學習概念時,教師不能運用太多的活動和表演,否則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表演活動上,從而忽視了對概念本身的理解和記憶,這樣的課要采用講授法;而對于活動課,教師要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和操作,不能單靠教師的講解,要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獲取知識;在上論證課時,公式的推理,既要讓學生親自實踐,又得注重邏輯推理,將兩者結合在一起;對于比較單調的內容,可以運用故事和比賽的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也要分清主次,不能忽視知識的教學。
五、優化課堂結構
1.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要精心設計數學課堂教學環節,每一個環節都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使教和學能夠統一協調。學生在整體感知新知識之后,教師要給他們充足的時間自主練習和鞏固。另外,課堂教學環節要緊扣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破難點,詳略得當,這樣課堂結構才能緊湊,才能充分利用好課堂上的每一分鐘。最后,還要組織好課堂結構的形式,或是逐層深入,或是以舊代新、變位思考、一題多解。總而言之,課堂結構安排要合理,既能讓學生學到知識,又能提高能力,合理利用課堂時間。
2.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
每一節數學課都要保證學生既能學到新知識,還能提高自身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般是把講授和練習結合起來,目的就是開拓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這些都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讓學生通過動手、動腦落實。所以,數學教師要千方百計地讓學生自主思考,大膽想象,積極發言,主動練習,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教師通過學生的積極探究和參與獲取反饋信息,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了解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從而及時地對課堂進行調整,消除無用功,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六、利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率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教師單靠一張嘴和一支粉筆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各種需求,也不能適應教育改革的發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豐富課堂教學形式,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生動化、直觀化、趣味化、簡單化,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合理、科學、適時地利用多媒體,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新課改的實施對教師而言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同時也是一個很好的機遇。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靈活地運用多變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努力達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馮光庭,楊學耀.基于有效性的高中數學教學策略探究[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5).
[2]郜慶年.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數學教學[J].科學大眾,2006,(09).
[3]李曉紅.對新課標下高中學生數學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研究[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07).
[4]王德先.基于新課程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方法[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03).
[5]謝永龍.基于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思考[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7,(01).
責任編輯 王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