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國
摘 要: 音樂是主體思想間的交流,是音樂家通過作品和作品的詮釋者進行的藝術溝通,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是和人的感覺緊緊聯系在一起的藝術。音樂教師需要懂得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的心理特點和發展水平,并以此為科學依據,制訂教學計劃,編寫音樂教材,考慮教學的組織形式,安排教學時間,采取相應的音樂教學原則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上好音樂課。
關鍵詞: 中學音樂教學 教學水平 提高方法
一、合理調整教師教學規劃
“一年之計在于春”,在學年開始階段做好整個學年的教學規劃,對于教師確立正確的教學目標十分重要,在筆者看來,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增加樂理知識的部分內容:基于學生學習樂理知識的愿望及他們對樂理知識不太了解的現狀,應適當增加部分樂理知識,如節奏,音的長短,音名和唱名,曲式結構,等等。這些樂理知識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學唱歌曲、欣賞音樂、學習簡單的樂器演奏等。
一般來講,學生對于流行音樂及通俗音樂有十分強烈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學過程中,要增添部分流行音樂及通俗音樂:音樂教材中的內容包括中國民族音樂、交響樂、合唱曲目、西洋音樂、浪漫主義音樂、歌劇音樂,等等,都是比較經典和嚴肅的音樂,流行音樂和通俗音樂幾乎是空白的。因此很多學生對音樂課沒有興趣,有些學生上課甚至不愿帶著課本,加入這部分內容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和學生求知的需要,可以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初中時期的音樂教學不僅是教師教會學生些什么,關鍵是學生自己去表現,所以教學中就要增加學生自己的演出欣賞:課本上往往都是一些名家作品,這些作品固然優美,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可是往往使學生覺得離他們很遠,有些學生很想學習音樂,但總覺得沒有自信心,因此在教學中增加部分本校學生的演出欣賞,通過欣賞、分析身邊人的作品,縮小他們與音樂的距離,增強自信心,讓他們覺得原來自己也可以做得很好。
二、改進教師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優劣是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所以我們要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加強師生互動促進學生對教學的參與熱情,學生最怕的是教師的“一言堂”,音樂課也是如此。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如在樂理課上:加一些節奏練習讓學生加上身體動作拍奏,通過身體動作讓每位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中,既活躍課堂氣氛,又加強對節奏的掌握;在聲樂課上:加入一些有趣的練聲方法,使深奧的聲樂練聲生動化,讓學生覺得學習唱歌原來可以是件很輕松的事情;在音樂欣賞課上:加進讓學生模仿表演的機會,通過學生自身表演體會作品內涵。教師在平時教育教學中應多聽聽學生的意見,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使自己的教學更能滿足學生需要。
隨著學校各項教學設備逐步到位,多媒體教學方式以其方便、直接、直觀、快捷等特點受到教師和學生的歡迎,所以我們要加強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初中音樂欣賞雖然有一些配套的音樂磁帶,但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欣賞需要。為了讓音樂欣賞更加吸引學生,教師可以加入很多多媒體手段,如尋找VCD錄像,制作多媒體課件,在課件制作中插入視頻,既滿足學生的欣賞需要,又增強上課效果。這樣欣賞課的情境就會在優美的多媒體教學中建立,一些本來不愛上音樂課的學生也會被吸引,欣賞課的教學效果將越來越好。
三、調動學生的想象和聯想等能力
音樂是情感的升華。任何一首音樂作品都包含作者的情感,所以才有高山流水的故事千古流傳。音樂欣賞教師在讓學生欣賞音樂作品時,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其中音樂情感及由此想象到的音樂形象和意境,從而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創造性思維和藝術表現能力。學生的年齡、知識水平、生活環境等不同,音樂想象也各不相同,可能和音樂基本內容有一定差異,這需要音樂欣賞教師的耐心指導:在不脫離音樂基本內容的前提下,給學生自由想象和發揮的空間,最終實現對音樂的理解。總之,音樂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豐富想象力,引導學生準確把握音樂情感。
四、遵循教學規律,逐步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
音樂欣賞教學既要遵循音樂規律,又要遵循教學規律,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需要一個長期過程。黃自先生認為音樂欣賞時,欣賞者要經過這么一個心理反應過程:感知外部音響—開展想象聯想—得到情感共鳴—理解認識。音樂教師在從事教學時必須遵循這一規律,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低層次到高層次地欣賞音樂。這種教學既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更有利于提高學生欣賞水平。
五、加強中學音樂教學的師生互動
中學音樂中的師生互動教學,要求教師通過教學對話與課堂討論設計,發揮教師和學生兩類主體的積極性。中學音樂教學的師生互動的實現,要做好教學對話與課堂討論的設計。教學對話與課堂討論這種教學方法體現了教育的民主性追求,體現了教育中時代精神的要求。同時這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教師與學生兩類主體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有助于發揮學生創造性。
在設計過程中,首先要明確教學對話的性質和策略。教學對話就是通過教師的提問、激勵引導學生自由思考、自由表達自己的疑問和見解而獲得知識技能、發展能力與人格的教學方法。一般認為,教師設計和引導教學對話的策略包括兩方面:一是恰當提問,二是創設對話情境。恰當的提問是組織和引導教學對話的重要手段,恰當的提問可以誘發、促進學生的自由活動,調節學生的思考活動。總之,中學音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教師要采取措施使之成為日常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逐步建立起樂學、善學、創新、高效的教學體系。
總之,教學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只要音樂教師認真敬業,努力探索,廣泛借助多媒體教學,定能在平凡崗位上創造出不凡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曹理,李樸民.中學音樂教育[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7.
[2]鄢艷.淺談中學音樂教育的發展與趨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7).
[3]王安國,吳斌.音樂課程標準讀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郭聲健.藝術教育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