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萍
摘 要: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創設條件,為學生提供施展才能的平臺,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還應精心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促使學生積極地、自覺地、主動地學習,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關鍵詞: 語文教學 創設情境 鼓勵質疑 組織交流 倡導組間競爭
語文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和老師交往的過程,是教與學相互作用、共同活動的過程。要使教學有效,就要先讓學生的學習有效,而要使學生的學習有效,就必須讓學生高度參與。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施展才能的平臺,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此外,還應精心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促使學生積極地、自覺地、主動地學習,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要打造充滿活力的優質課堂,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營造寬松氛圍,創設和諧情境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就必須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而要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就必須以真摯的語言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認識到自己是學習活動的主人翁,就會把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行為和課堂學習活動緊密聯系,并且積極投入地參與課堂活動。心理學家羅杰斯曾指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其感覺到‘心里安全’和‘心靈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由此可見,要讓語文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實現有效教學,就必須營造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如教學《科利亞的木匣》一課時,我先是以一個故事導入新課,接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然后提出問題,最后讓學生討論,最終解決問題。實踐表明,學生對這種方式很感興趣,他們把自己當做學習的主人,敞開胸懷,大膽參與討論,闡述觀點,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解決課文難點、重點——為什么科里亞開始找不到自己的木匣,經過思考以后終于找到自己的木匣:原來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揚主人翁意識,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情境中無拘無束,大膽質疑,積極參與,熱烈討論,打造活力課堂,實現教學目標。
二、重視自主學習,鼓勵大膽質疑
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可以說,一個成功的人都是善于思考,都有勤思的好習慣。我們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知道在學習中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提問。對于學生所提的問題,不管是否恰當,是否必要,都要充分肯定,而不要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而對于問題提得好的學生更應該表揚肯定。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保護,對于質疑問難就更大膽。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懂得怎樣質疑,怎樣提問,長此以往,將大大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為活力課堂的實現提供可能。
如教學《自然之道》一課時,我鼓勵學生大膽提問,讓學生針對課文的內容和形式提出問題。有的學生說:“向導既然早已知道‘我們’的做法會傷害了幼龜,為什么不去制止?反而也和‘我們’一起把幼龜抱回到大海中去?”有的學生說:“他們這樣做到底是對還是錯呢?”這時我組織他們針對這兩個問題展開辯論。在你一言我一語的辯論過程中,學生明白了向導為什么要這樣做。由此可見,有時學生提的問題就是我們教學中要解決的問題,而且,學完一篇課文后,我們可以根據學生提的問題,啟發他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性質疑,讓他們再次從課文中領悟,加深理解,既實現教學目標,又實現活力課堂的打造。
三、組織討論交流,優化合作成果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除了指導疑難問題外,還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和學生進行討論交流。討論交流就是在小組內就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通過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對于學生討論交流后的成果,教師要指導他們發揮群體效應,進行選擇、淘汰、優化,然后教師把關,對于有難度的稍加點撥即可,這樣既可節約大量時間,又可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得到鍛煉、鞏固和發展。
如教學《鄉下人家》一課時,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小組內圍繞“課文描寫了哪些鄉村的風景”進行討論交流。把問題放到小組里討論、交流,不但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在合作中共同提高,更優化了合作成果。
四、進行組間競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不但提倡組內合作,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的基礎上還要提倡組間競爭。實踐表明,組間競爭的效果明顯優于單純競爭。因為學生在組間競爭時,不僅要完成自己的任務,還要兼顧與其他組員的密切合作,只有這樣才能超過別的組,獲得競賽的勝利。如對同一個問題,各組之間進行競賽,看哪一組先解決,解決的方法多,是否找到最佳的解決辦法。同一個組里,成績好的學生幫助同組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這樣不但能培養學生互相幫助的精神和團隊意識,而且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如教學《中彩那天》后,我組織學生分小組對課文的起因、經過、結果列一個提綱,然后根據提綱復述故事內容,四個組各派一個代表,比一比哪一個組的故事復述得最精彩。在準備的過程中,有的組群策群力,共擬提綱,并選出最好的一個學生參賽;有的組每人擬一個提綱,然后選出最好的一個提綱,再用集體的智慧加工,選出表達能力最好的一個學生參賽;還有的組先在組里同桌之間兩兩推選出最好的,再參加組里的推選,層層選出組里的最優代表參賽。這樣既全員參與,讓每個學生都得到鍛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讓學生在競賽過程中學到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完善,不斷創新,只要真正做到有效教學,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能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