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津
【摘要】本文基于任務型教學漢語口語課堂中任務與練習定義的基礎上展開討論,對任務與練習進行比較,揭示兩者間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并對任務型口語課堂中任務與練習進行了分類。
【關鍵詞】任務;練習;區別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7-211-01
一、任務與練習的定義
任務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所從事的各種各樣有目的的活動。任務在任務型教學中,指學習者在理解、處理和使用語言過程中的活動或行為,是要求學習者使用語言來實現某個目的的一項活動,活動的過程中更強調語言意義的表達。它的核心思想就是要通過任務這種形式,在課堂上模擬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用語言所從事的這類活動,最終把語言教學與學習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語言運用結合起來。
練習①既可以從廣義上定義為反復學習以求熟練的過程,也可以從狹義上定義為為了鞏固學習效果而安排的作業及活動等等。語言練習是為了掌握一種語言而就語言或者其中的某一方面而進行的操練。練習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在日常生活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基礎的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在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激發學習漢語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使智力得到發展,能力得到培養,必須通過一定量的練習才能實現。所以,練習是全面完成教學任務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二、任務與練習的分類
(一)任務的分類
Nunan從性質上進一步把任務分為真實任務(real-world task)或稱目的語任務(target task)和教學任務(pedagogical task)兩種。②前者指學習者在課堂以外會可能做的各種事情。典型的目的語任務如參加工作招聘會,填寫申請表,尋路,住賓館或者訂票,等等。反映真實任務的語言教學的目標在于培養學習者用目的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不過,在很多情況下學習者在課堂上所做的事情中有很多并不是在為課堂外的活動做“排練”,承擔這些任務不是為了要在實際交際中做同樣的事情,而是為了促進整體語言水平的發展。③
(二)練習的分類
任務型課堂中的結構活動和交際活動相適應,課堂中的練習通常包括兩種形式,一是預備性練習( preparation practice),二是過渡性練習(transitionpractice)。預備性練習通常是教師指導下的控制性訓練,也即機械性結構活動,其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模仿——識記”實現對新語言知識的感知、理解和儲存。教師借助媒體、圖片或實物,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活動,如聽讀、跟讀、朗讀、默讀、背誦等,采用不同的練習方式,使學生對新學的語言知識在音、形、義三者間建起聯系,初步為交際打下知識基礎。過渡性練習是在教師指導和參與下的半控制式的練習活動,也即準交際活動,它介于預備性練習和交際性活動之間,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開展不同形式的活動,如看圖說話、模仿對話、雙邊問答、復述課文等活動,讓學生通過認知、對比、分析、理解、推理、歸納、加工、記憶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
把聽到、看到或讀到的語言信息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內化在大腦中,為完成交際任務打好基礎。
三、課堂教學中任務與練習的區別
練習是為了獲得某種技能或為了使某種技能更加嫻熟,而不斷重復所學語言的行為。所以,從本質上講練習與任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明顯的區別在于,練習的結果完全是語言性的,而任務的結果主要是非語言性的。任務是為了達到某個目的而做的一件事情,目的指向生活實際,所追求的效果不是機械的語言訓練,如“聽一則天氣預報,了解氣溫的高低,判斷是否有雨,穿什么衣服”等。而語言練習關注語言形式的準確性,目的指向語言訓練和語言技能,如“聽一篇短文,判斷某種說法是否正確”等。程曉堂在《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中從狹義上對“任務”“練習”和“活動”做了區分。他認為任務接近人們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使用語言的真實情況,而練習是為了理解或鞏固語言知識或訓練語言技能而設計的,既可以是為反復學習以求熟練的過程,也可以是為了鞏固學習效果而安排的作業及活動等等。比較注重語言形式,常常以跟讀、模仿、填空、改寫和翻譯為主。
任務型語言教學中的任務不同于傳統語言教學中的練習,練習側重于語言形式語言結構,而任務重在語言的意義。傳統的練習并不是基于現實的生活情景,任務是現實生活情景下的任務。練習的結果以語言形式的準確來評估,任務的結果以任務是否完成來評估。學生在完成練習是教師對其語言嚴格控制,學生在執行任務時能比較自由的使用語言,教師在觀察后提示學生改正。
四、結語
任務型教學以任務為核心,以交際為手段,實現了語言學習過程的學與用結合。任務型課堂中從非交際學習到交際學習的發展過程體現了練習與任務不可分割的關系。這一關系的形成既是漢語教學實際的客觀要求,也是教學目標的真實體現,在任務型漢語課堂中,任務與練習的結合才能使課堂達到最佳的效果。
注釋:
①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②HOWATT,A.P.R.From Structural to Communicative[M].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87
③NUNAN.D.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7.
參考文獻:
[1]崔永華,楊寄洲.漢語課堂教學技巧[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2.
[2]范開泰.論對外漢語教學中交際的培養[J].世界漢語教學,1992(1).
[3]程曉堂.任務型語言教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