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港 陳泓任
【摘要】 因地制宜地建立民族地區公共部門激勵機制是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關鍵點,本文首先分析了民族地區公務員激勵存在的問題,其次以部分西方典型的激勵理論為例探索了其對民族地區的公務員激勵機制構建的啟示,最后,針對問題經過論證提出了完善民族地區激勵的對策。
【關鍵詞】 西方激勵理論 民族地區 公務員 激勵管理
一、民族地區公務員激勵的障礙與存在的問題
1、四川民族地區公務員激勵的障礙
(1)民族地區的特殊性。民族地區基本上處于高山、峽谷、高原地帶,地形復雜,氣候環境惡劣,經濟發展落后,而且社會環境因素復雜多變,對高端人才進入民族地區公共部門吸引力遠遠不能與非民族地區相比。(2)公務員的激勵機制的自身復雜性。激勵機制是一個龐大的、復雜的系統,激勵機制必須更多地考量所處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民族風俗習慣、國家政策、單位性質、公務員自身特點等因素。
2、四川民族地區公務員激勵存在的問題
(1)激勵缺乏針對性。公務員是一個寬泛而又復雜的群體,各人的生理狀況、個性、教育背景、所處環境、性能力狀態、職業生涯等等都不會完全相同,其需求層次自然因人而異,民族地區公務員激勵激勵政策更多的是綜合激勵,沒有做到針對性,沒有滿足公務員需求。(2)激勵方式單一。民族地區公共部門對公務員的激勵更多地強調物質激勵,調查顯示,國家近幾年加大對民族地區的行政、教學的物質性投入,民族地區的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教師的工資、福利、獎金比非民族地區工資普遍高,但是缺乏對公務員培訓需求、職業生涯等精神方面的需求給予關懷與滿足;注重物質報酬等外在式激勵,卻忽略工作激勵、個人情感滿足等內在激勵;強調正激勵,負激勵力度不夠,未起到防微杜漸的作用。(3)缺乏人本理念。在為公務員分配任務時,沒有強調公務員的自我實現,工作中沒有采取人性化管理,管理者習慣于在辦公室指揮決策,缺少與公務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只是以行政命令、控制、監督手段強制管理,公務員缺乏自主管理權與參與管理權。(4)激勵措施與制度沒能與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其它子系統有機結合起來,民族地區公共部門的激勵措施為激勵而激勵,與工作分析、培訓、職務升遷、績效考核、薪酬發放等缺乏緊密聯系。(5)人才激勵機制不健全。人才激勵機制不健全體現在沒有良好的指導思想、有效途徑、助推機制等。
二、西方激勵理論在民族地區公務員激勵機制中應用
西方激勵理論主要包括內容型激勵理論、過程型激勵理論、狀態型激勵理論。由于篇幅有限,筆者選取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期望理論、公平理論進行了分析。
1、內容型激勵理論代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闡述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對民族地區公務員激勵的啟示:(1)民族地區公共部門公務員的需求分為高、低兩級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屬于低層次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則屬于高層次需求,應當將滿足高級公務員的高級需求作為著力點,才能將公務員的積極性與忠誠度激勵得更加持久、穩定。(2)必須滿足公務員的主導需求。民族地區的公務員需求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在特定的階段只有一種需求占主導地位,因此應該把不同情況下的優勢作為激勵的出發點,這樣才能對公務員產生極大的驅動力。(3)公務員的需求存在個體的差異性,不同的公務員在或在同一公務員在不同的時期的需求點都不同,公共部門要滿足公務員真正需求,就必須通過對其進行需求分析。
2、過程型激勵理論代表:弗洛姆的期望理論
弗洛姆的期望理論。弗洛姆的的期望理論主要圍繞效價(valence)、工具性(instrumentality)、期望(expectancy)三個因素進行分析。其思想主要體現在公式:
F=E×∑VI
這個公式表明激發力量是效價(包括工具性)和期望值的乘積,效價越高,期望值越大,努力程度越大,取得的成績與效果也會越好。期望理論對民族地區的公務員激勵的啟示:(1)依據公共部門的公務員的需求設置獎勵措施,即提高效價。與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一樣,強調依據不同的需求與偏好設定不同的措施與獎勵方案。(2)給公務員完成工作創造條件,增加其完成公共部門目標與個人目標的信心,(提高E→P)。一方面,依據公務員的知識、能力、經驗、組織目標等內外因素,合理安排工作目標,為其完成所需的工作所必備的知識、技能提供培訓,并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信息、時間等資源,為其創造工作條件。(3)建立賞罰分明、公正的制度,提高公務員的工作熱情。(提高P →O或I)。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機制,選拔機制,獎懲機制,才能調動民族地區公共部門公務員的工作積極性。(4)公共部門在設置各種激勵措施時,不應該泛泛地設置各種激勵措施,而應該制定出大多數成員認為效價最大的激勵措施。
3、狀態型激勵理論代表:亞當斯的公平理論
公平理論又稱為社會比較理論,側重于研究報酬對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的影響。其基本觀點是當一個人做出成績并獲取報酬的時候,他不僅關心自己所獲報酬的絕對量,而且關心自己所獲報酬的相對論,對民族地區的公務員激勵的啟示:(1)公共部門的管理者必須高度重視公平性的重要性,如果組織內沒有出現不公平現象,管理者應該未雨綢繆,將可能出現不公平的因素消滅到萌芽狀態,如果組織內已經出現不公平的現象,必須采取各種措施將因為不公平帶來的消極影響降低到最低。(2)建立客觀的考核標準,實行量化管理,增加透明度。在激勵管理中,管理者要擴大公務員的公平感,就必須公平地分配組織所擁有的獎酬資源,而發揮獎酬資源的效用的前提條件則是引進合理的競爭機制與考核機制,在績效考核的過程中,取消暗箱操作,增加透明度。(3)加強對公務員的公平觀的教育。在激勵的過程中,注重對被激勵的公務員的心理疏導與公平教育,使其樹立正確地公平觀,避免因為員工主管歸因錯誤產生的偏差,引導員工正確地選取參照標準與對象。
三、基于西方激勵理論的基礎提高民族地區激勵的效度措施
1、構建全面綜合的激勵模式
構建全面綜合的激勵模式,即實現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內在激勵與外在激勵、正激勵與負激勵三個的完美結合。首先,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相結合。物質需求是民族地區公務員的最基本的需求,是進行其它行為與活動的基礎,滿足物質需求的激勵措施包括擴大公務員的基本工資基酬,加大轉移性支付的力度,提高獎金的提成比例,增加節日慰問金等物質性資源,同時在物質激勵的基礎上結合精神激勵,并逐步過渡到精神激勵上,精神激勵的方式包括目標激勵、榜樣激勵、榮譽激勵。其次,內在激勵與外在激勵的結合,內在激勵是真正的激勵源泉,公共部門的管理者可以通過科學的工作設計尋求公務員與工作的最佳匹配,用工作輪換、工作豐富化等方式充分挖掘并滿足公務員的內在需求。最后,將正激勵與負激勵結合。對于符合公共部門的組織目標預期值、完成組織目標的行為,通過發獎金、成績認可、職務晉升、培訓、挑戰性工作等正強化的措施,也要同時采取降職、扣除獎金、批評等負激勵的手段對于不符合組織目標的行為進行懲戒與處罰。
2、完善民族地區人才激勵機制
首先,建設人本機制,加強員工參與管理,通過一定的制度設計,讓公共部門的公務員參與組織的決策、計劃的制定,增加其主人翁的意識,將他們的個人目標和部門的發展目標統一起來,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其次,激勵需求分析機制是前提,激勵的針對性才能滿足公務員的真正需求。激勵需求分析的通常方法是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調研法等。再次,構建激勵文化機制是發揮公共組織協同效應和增加組織凝聚力的最佳途徑,激勵文化機制是將激勵觀念在無形中滲透進公務員腦海與心中。最后,競爭機制是推動器,一方面,基于“鰱魚效應”,適當的新進組織成員可以促使現有的成員更加努力地工作,另一方面,在組織內部通過競爭能選拔出真正有才華的勝任者,淘汰掉部分落后者,促使組織資源最優化配置。因此激勵機制的基礎在于公平,公共部門管理者必須打破平均分配制度和大鍋飯制度、獎金輪流制,實行按勞分配制和貢獻分配制,公平合理地運用各種獎懲,一視同仁。
3、與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其他子系統共同發揮作用
激勵系統必須與人力資源管理其余子系統相互溝通,共同發揮作用,才能促使激勵更好地發揮作用。(1)工作分析子系統,通過科學的分析方法,確定每一工作崗位的具體職責,并確定勝任該工作目標所必需的年齡、性別、知識技能、經驗、能力,從而為其招聘、培訓、晉升、考核、薪酬發放確定依據。(2)人力資源規劃系統與招聘系統,公共部門依靠人力資源規劃子系統科學地預測、分析自己在動態變化的環境中人力資源的供給與需求狀況,并依靠招聘子系統通過科學地筆試、面試、體檢等途徑甄選到適當的人才到相應的空缺崗位,確保自身所需的時間與崗位上獲得所需的人才。如果沒按需招聘,則會讓現有的公務員感到職位受到威脅,如果招聘的人不符合組織的文化,便會惡化已形成的人際環境,對激勵公務員造成阻礙。(3)培訓子系統,通過培訓、工作實踐等,讓公務員明確各自的責任、掌握所需的技能,為完成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4)績效考核子系統、薪酬子系統、職業生涯規劃子系統,根據員工各自的責任及相關要求,設計考核方案,并對其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與員工的薪酬、福利、培訓、晉升等各種獎懲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公共部門的績效考核必須注重考核標準設計要客觀、考核過程要透明公正、考核獎懲要及時。(5)制度子系統。邏輯嚴密、規范嚴謹的綜合性制度是激勵結果的保證。制度是通過實行制度約束和責任體制來確保激勵機制實施的有效性,充分挖掘公務員潛力,為事業長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四、結語
通過對上述理論的研究發現,四川民族地區的公共部門人才激勵問題十分嚴重,筆者認為,要想改變四川民族地區人才激勵的問題,需結合民族地區發展實際情況,在繼承中國傳統的激勵思想和引進西方的經典的激勵理論的基礎上,構建符合民族地區自身情況的激勵機制,并嘗試著從構建全面的激勵綜合模式、完善民族地區的人才激勵機制、與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其他子系統共同發揮作用三個方面進行思考。
【參考文獻】
[1] 胡華琳:略論西方激勵理論對我國公務員激勵管理的啟示[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12).
[2] 簫鳴政: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在公共組織中的應用[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7).
[3] 范逢春:管理心理學[M].四川大學出版社,2009.
[4] 陳泓任:公務員培訓效果有效性分析[J].當代經濟,2013(8).
(責任編輯:徐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