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紅
摘要:不同的學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 同班同學雖說年齡相仿,學習內容一樣,但由于學生的學習環境、學習方式、學習習慣及學習心理等方面存在差異,從而對數學的學習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做到“差”“異”共同進步,正確認識并對待這種差異,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關注學生的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從而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
關鍵詞:數學教學;學習差異;高效課堂
主體異步教學模式是基于“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每個個體,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主體異步教學強調教學要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潛能的開發。要真正的做到主體異步,必須打造好教學的基礎,做好教學的前提工作,了解教學對象的差異——學生差異。究竟從哪些方面來分析、了解學生呢?
一、分析學生的家庭環境差異
學生的成長過程是復雜的,受到的影響也是多因素的,首先應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學生的最終學業成就和成績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家庭的意圖,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們父母的態度和志向的體現。家庭對數學學習的影響,主要包括下述因素:①文化水平;②職業;③經濟條件;④對子女的期望;⑤對子女的態度;⑥家庭學習環境。除此之外還應了解學生的成長歷程。即過去的環境狀況、過去的表現、曾所受到過的較大影響、成長中的主要影響因素、較為重要的經歷,以及這些經驗在他們身上留下的烙印等。從而判定他們對數學學習的感知和認識,引導他們對數學學習產生積極的價值取向。
二、分析學生的性別差異
通過調查分析發現七年級女生的數學成績明顯優于男生,到了八、九年級差距不斷減小,甚至超過女生,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隨著計劃生育國策的深入人心,許多獨生女孩的家庭盼女成鳳的愿望絲毫不亞于某些家長望子成龍的愿望,傳統觀念的改變,社會地位的提高,使女性的成就動機增強,從而增強了女生學習的自信心。
2、女生的人格特征,對現行的初中教材和教法更為適應,但是“枯燥”“死板”的教法易抑制男生的創造思維的發展,因為女生的仔細、認真程度明顯超過男生,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得較為扎實,解題的步驟一般也比較完整。故而在受教育機會基本均等情況下,女生在七年級的數學成績比男生略占優勢。
3、不良社會風氣對男女生的影響,具有不平衡性。男生的學習較女生更容易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因為女生比較安靜、文雅,自我控制能力較強。
4、女生的記憶方法與思維方式影響了數學成績的進一步提高。隨著教材內容的不斷深入,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解題方法的增多,解法沒有明確的步驟可循,較為靈活時,女生的優勢明顯被削弱,而男生則相反,因此八年級以后出現了男女生數學成績上的較大差異。
三、分析學生的學習方式差異
學習方式的差異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成績。因為每個學生都是通過自己來接收、處理信息并作出反饋的,但是接收信息和處理信息的方式、速度不同,作出反饋的方式也不同。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發現采取自主學習方式的學生學習能力明顯提高,我們應該讓幫助不同認知水平、思維習慣的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找到最有效的途徑進行學習。因此,在課堂上要多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盡量讓學生多說、多問、多議,注重培養學生獨立閱讀數學材料、自我組織數學學習活動及自我檢查與評價能力,使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過程,理解知識本身的價值,扎實地掌握基礎知識。但是個別學習態度不認真的學生,就比不上老師精講之后的效果。這就告訴我們需要考慮不同的學習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四、分析學生的學習習慣差異
初一是數學學習的關鍵時期,許多小學數學學習成績的佼佼者進入初中階段后成績卻不理想,屢受挫折。作為一線教師,我發現了一些普遍的現象:①智力沒有明顯差異的學生數學學習的成績卻相差很大;②有些學生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數學成績卻遲遲不見起色;③有些學生考試做錯的題在考后卻總能去獨立解答。這些問題引起了我的思考,通過對這部分學生的了解和交流發現,他們的問題絕大多數都出現在不良的學習習慣上。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從學生的主體性出發,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也是學生“會學”的體現。同時,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形成,它不僅能提高學習數學的效率,更能使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五、分析學生的學習心理差異
好多同學一直認為數學很難學,這個也不難理解。我一直教數學,數學的知識點很零散,但知識點之間的綜合度很高,反過來各知識點之間又緊密聯系,又是一個整體。這就需要把基本知識掌握好,吃透。掌握好每一個知識點的作用,碰上與之相關的問題,才能迎刃而解。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同學常會被一些事感動著,也經常下決心,盡管知道應當好好學習數學,但無法堅持,不喜歡聽老師的說教,因為在他們心里和老師是有代溝的,盡管他們也敬重老師,但對老師還是有畏懼感,無法真正和老師樹立起一種平等的關系。因此學生的數學成績會受到心理差異的影響。
總之,只有全面深刻地了解學生,“承認差異,利用差異,發展差異”“讓每個學生都能更好的發展”,這是我們每一個教師的責任。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關注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尊重、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注意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增強和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可控性,讓每個學生都為擁有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參考文獻:
[1] 杜玉祥 馬曉燕等編著.數學差生問題研究[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 賈慶菊 崔彩霞.學校環境對數學學習的影響[J].數學教育學報,2002,4:42-44
[3] 張景斌主編.中學數學教學教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4] 邱海林 竇寶泉.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調查分析及建議[J].教學與管理,2003
[5] 章志光主編.心理學(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6] 章建躍主編.中學生數學學科自我監控能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