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穎
【摘 要】全球化背景下,家長們普遍重視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美術即是普遍受歡迎的一門科目。由此可見,小學美術教學是否有效非常重要,教師需在教學中采用適合小學生的方式方法來提升小學美術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導入 提升 小學美術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5-0162-01
在全球化背景下,家長們普遍重視培養孩子們的興趣愛好,都熱衷于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美術是普遍受歡迎的一門科目。由此可見,小學美術教學是否有效非常重要,教師須在教學中采用適合小學生的方式方法來提升小學美術的教學效果。這就涉及教師如何組織教學的問題,教學是一項實踐活動且是一門藝術性的活動,教學過程處理得恰當與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整個教學過程中又以導入最為關鍵,上課伊始教師如何能創造一種與教學情趣相融洽的課堂氛圍,如何把學生引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會影響到這節課乃至下節課的教學效果。本文探討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如何進行精彩的導入來提升教學效果。
一 導入的重要性
導入是教師引導學生做好學習新課知識的心理準備、認知準備,并讓學生明確教學內容、學習目的、學習方式以及產生學習期待、參與需要的一種教學行為。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經說過,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首先得抓住導入環節,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一堂課的開始部分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就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的吸引住。”要提升美術課的教學效果也需要精心設計其導入,以求開課之初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提升整節課的教學效果。明白了導入的重要性,教師該如何導入?如何在課堂中以引人入勝的開場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從離散的自由思維狀態引導到恰當的教學氣氛中呢?
二 導入策略
導入固然重要,教師都深知其對整節課的影響,可是如何導入卻是門藝術,如何在課堂中以引人入勝的導入來集中學生們離散的自由思維狀態呢?
1.以精彩故事導入
小學生認知水平較低,讀書識字能力也不高,但無一例外地都喜歡聽故事,因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是故事性導入,此方法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使原本還處于活躍狀態的學生較快地進入課堂氛圍。如教孩子們畫烏鴉喝水圖時,我先繪聲繪色地給孩子們講述烏鴉喝水的故事,孩子們聽得如癡如醉,繪畫自然不成問題,而且每個學生對故事的理解程度不一樣,繪畫的角度也就多種多樣,這就充分發揮了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繪畫作品真可謂是千變萬化、各有千秋。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也就輕而易舉地達到了。在運用故事導入教學時,教師也應與學生進行互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故事中來,這樣可激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2.音樂導入法
所謂音美不分家,將音樂融入美術教育是藝術學科綜合探索的開始,音樂融入美術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學生可把音樂元素與美術教育各環節相結合,推動他們更廣泛、更深遠地認識美術、了解藝術。在介紹荷蘭畫家蒙德里安《百老匯的爵士樂》這幅作品時,筆者先播放一段爵士樂,讓學生感受畫家通過爵士樂創作美術作品時的感受。音樂與美術的相互結合引起了學生共鳴,而美術欣賞課用音樂開場,也讓學生感到很新鮮,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多媒體導入
當今信息時代,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教學中,遇到時空跨度比較大的內容時,可配以多媒體資料來突破時空限制,把一些難以講解和直接獲取的知識用畫面進行放映,以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的興趣。如在講解《意象藝術》時,筆者先播放一段視頻《公牛》,這段視頻是介紹畫家畢加索的名作《牛》。在這段視頻中,學生可以看到畫家的創作過程,也讓學生產生了疑問,到底作者的創作意圖是什么呢?這樣的疑問就讓教師很好地引入了新課的內容:到底意象藝術的創作意圖是什么呢?
帶著疑問開始一堂課的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一堂課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正確使用導入法
綜上所述,我們可知一堂課的導入方法多種多樣,教無定法但教定有法,因而面對形形色色的導入方法時,教師切忌胡亂選擇一種方法。因而,在選擇導入法時,須選擇適合所教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水平的方法,也就是說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真正需求。導入方法也忌單一、重復,若一種方法用多了,那么再有趣再有味道,學生因為聽多了也會無動于衷,絲毫提不起興趣。因而,導入法的選擇使用非常重要,教師唯有平時多準備,認真備課、備學生,再找出好的豐富多彩的導入方法,學生們自然會愛上美術課,教學效果的提升也就不成問題了。
四 結束語
作為一名小學美術教師,上一堂美術課難不倒我們,但是要讓學生真正愛上美術并且使美術成為他們一生受用的業余愛好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學實踐中,教師須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以活潑多樣的形式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藝術細胞,并使這些興趣和主動意識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達到樂于學習美術、主動學習美術的效果,進而讓美深入人心!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