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亞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作為教學活動的雙方,教師和學生都需要積極的參與。通過溝通交流,拉近了師生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對教師充滿信任和敬佩,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取得實效。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實效;互動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提高教學效率,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興趣特點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獲得認知和情感的發展,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促進他們數學思維的綜合發展。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積極的和教師進行互動,在活躍的學習氛圍中使數學教學取得實效。
一、轉變教學觀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缺少溝通,課堂氛圍嚴肅、呆板,在壓抑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能積極的思考,只是被動的接受和記憶教師灌輸給的內容,不能有效的運用這些知識。由于師生之間缺乏溝通和交流,教師的教學內容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設計,導致教學中一些問題對于學生來說很簡單,在課堂上精講細練浪費時間;而一些問題對學生來說太難,很多學生理解不了,導致課堂教學不能獲得實效。在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小學數學要實現高效教學,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深入探究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創新教學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讓學生積極的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使他們的數學綜合能力不斷提高。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給學生布置探究任務,并引導他們深入思考。在師生的積極互動中,使小學數學實現高質量的教學。
二、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按照教材內容進行灌輸式教學,在嚴肅的課堂氛圍中,學生被動的接受學習,對學習不感興趣,不能積極主動的進行知識探究。在新課改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促進他們數學思維的發展。在創設數學情境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數學能力和理解水平進行創設,使課堂教學既充滿趣味性,又能讓學生快速的掌握學習內容,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學“10以內的加法”時,教師可以運用圖畫進行情境創設:兩只小兔子在森林里采蘑菇,一只小兔子采了3朵蘑菇,另一只小兔子采了5朵蘑菇。讓學生理解了圖畫中的意思之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兩只小兔子一共采了多少朵蘑菇?在直觀的圖畫中,學生能夠快速抽取到題目的含義,并利用加法的意義來進行解題,有助于促進他們數學思維的發展。
三、實施分層教學,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通過對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深入探究,設計出充滿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師還是教學的引導者,指導學生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探究教材內容的重難點,最終掌握這些內容。學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由于生活背景和學習習慣、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不同,在教學中采用“一把抓”“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不再符合新課改的教學要求。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他們的數學水平和學習能力進行分層,給每個層次的學生布置相應程度的學習任務,讓各個層次的學生在探究中都能夠獲得新知識,使數學知識體系不斷完善。在學生進行學習和探究時,教師要對他們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使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四、結合生活情境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
小學生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正處于形成和發展初期,在探究數學知識時,如果讓他們通過閱讀教材內容進行學習,很難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感受數學知識,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拉近數學學科和學生的距離,讓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激發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在生活情境中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夠讓他們快速調取已有的數學知識,有效提高他們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在創設生活情境時,教師既要緊密結合教材中的內容,同時要考慮學生的興趣,從他們身邊搜集教學素材,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探究知識,能夠加快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五、采用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課堂練習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今天,具有不定性、探索性的開放性練習,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采用。而運用小組合作進行開放性練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給他們以較大的思維空間,使他們樂于交流,從而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天地。在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通過積極的交流討論,傾聽其他成員對知識的理解,能夠使他們的思維向寬度和深度發展,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入。在進行新知識的學習中,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理解知識的速度較快,而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理解知識的速度較慢。這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練習,讓每個學生發表見解,相互啟迪,在積極的學生互動中促進思維的深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開展合作練習的初始階段,學生的討論的合作意識可能不強,這時教師可以加強指導,并安排特定的時間,有意識地培養他們合作練習的意識,實施新課程以后,可以把教材安排的討論題,作為合作練習的素材,這樣,既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學到別人的好思維,好方法。更有利于學生表達觀點,發揮想象,互相啟發,共同發展。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作為教學活動的雙方,教師和學生都需要積極的參與。通過溝通交流,拉近了師生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對教師充滿信任和敬佩,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始終把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作為教學創新的依據,采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來進行教學設計,把數學理論和生活中的問題相結合,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讓他們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在新課改的進程中,要始終使小學數學教學保持較高的教學效率,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在探究中獲得收獲,促進數學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嚴育洪.《課堂高點:學生思想的生成》[N].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肖川.《教師做反思的實踐者》[N].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海縣八灘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