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獻穎 孟元橋

摘 要:在對《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的過程中,許多學校都不同程度地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惑。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并不斷地總結和完善,找出適合本校特色的實施途徑。
關鍵詞:《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高效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5)10-0070-01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已下簡稱《標準》)在實施過程中不少學校和教師都遇到了這樣或那樣的困惑。通過幾年實施《標準》過程中不斷地積累和總結經驗,找出一套適合我校特色的培訓、訓練、測試、上報體系,愿與各位同行分享。
一、組織教師培訓
針對我校體育教師嚴重不足,兼職體育教師多、流動快等現狀,在秋季開學初,組織全體體育教師進行《標準》方面的專項培訓。具體方法為:第一步組織全體人員學習《標準》,使每位體育教師對《標準》都了如指掌。第二步對每項測試內容的具體操作方法給予講解、演示,使每位體育教師知曉如何進行測試。第三步每位兼職教師親自操作、體驗,培訓教師對他們給予指導,讓他們都能獨立完成測試。第四步,針對每個測試項目的特點給兼職體育教師提供一些具體的練習方法,讓他們知道如何帶領學生進行訓練,提高各個項目的成績。
二、分散測試
根據市教育局的要求,我市小學測試項目包括身高、體重、肺活量、視力、坐位體前屈、1分鐘跳繩、1分鐘仰臥起坐、50米和50米×8往返跑幾項。我校的身高、體重、肺活量、視力四個測試項目由學校組織學生統一體檢,數據直接用于《標準》的上報。坐位體前屈、1分鐘跳繩、1分鐘仰臥起坐由于對教師的要求不高,比較容易操作,由各班任課教師利用體育課進行練習和測試。采取邊練習,邊測試,練一項,測一項,不搞突擊,有利于學生提高成績。
三、集中測試
50米、50米×8往返跑由于操作比較復雜,對體育教師的計時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為了測試成績的真實性、客觀性,需要進行全校集中測試。
1.測試分組
我校統一測試的時間一般為一天半,根據各年級的人數及測試的項目進行統籌安排。如第一天上午測試年級是三、六年級,第一天下午測試的年級是四、五年級,第二天上午測試的年級是一、二年級。暫時不測試的班級先在教室上課,測試時由專門的教師進行調度,使每個測試的班級都能及時到達測試地點,測試完成后各班自行帶回,做到不窩工。
2.測試準備
50米長場地兩個,各10道(跑道不夠自己加畫跑道),四根橡皮筋,秒表10塊,號碼背心40個,各班的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登記表(表1)一式三份,其中檢錄、班主任、終點記錄各一份。
3.裁判分工
測試人員由專職體育教師和有測試經驗的教師擔任,一般15人左右,專職體育教師擔任計時工作,其他人員一般擔任檢錄、發令和終點記錄工作。
4.測試方法
(1)50米測試。測試前由檢錄老師按測試順序檢錄,檢錄時沒有人的道次空出,學生10人一組,按分組順序依次測試。記時員將所記道次上學生的成績寫在表2上,由專人按順序統一收取后交給記錄員,記錄員將成績記在表1上。
(2)50米×8往返跑測試。五、六年級在整個年級測試完50米后,將年級所有班級一分為二,(比如一個年級10個班,1-5班在一號場地,6-10班在二號場地)分兩個場地同時測試。測試前再進行一次檢錄,以確保學生測試的順序不亂。學生10人一組,按道次分別穿1—10號背心,如果有學生沒來參加測試,將此跑道空出,該號碼布不用。在50米的起點和終點處各拉一條橡皮筋,高度在30厘米左右,要求學生的小腿觸及橡皮筋才能返回,并在兩端各安排一名裁判員負責監督。在終點處安排5名計時員,每人記兩道成績。由于50米×8往返跑來回次數較多,每一道前面一名同學測試時后面一名同學負責記跑的次數,當測試學生跑到最后一趟時,及時提醒教師計時。學生測試完成后,將號碼背心交給下一組測試的同學。計時老師將測試的成績記錄在表2上,由專人按順序統一收取表后交給記錄員,記錄員將成績記錄在表1上。終點組織的教師組織學生到指定的地點等候,在整個班級都測試完成后,由班主任自行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