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暉
摘 要:分層教學作為一種在教學領域新的探索成果,結合當今的教學現狀,給如今的初中數學教學帶來了可圈可點的教學經驗。就初中數學分層教學這一話題,從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必要性,分層教學的現狀,分層教學的策略與方法以及分層教學實施后帶來的反思幾個層面進一步闡述。
關鍵詞: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教學目標
一、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初中數學的學習內容相較于小學來說,在難度上上升了一個大的梯度,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抽象立體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這就使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并沒有體現出來的差距逐漸凸顯,并且這種差距有越來越大的趨勢。那么,面對這種情況,在初中數學中實施分層教學就顯得尤為必要,通過這種分層教學可以幫助已經形成差距的學生不斷夯實基礎,并進行能力的提升,通過這種方式來縮短并消除學生之間的差距。
二、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現狀
1.對象分層不精確
在分層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并未做到對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進行綜合評估,從而使教師對一些學生進行了錯誤的層次劃分,最終導致一些學生在完成教師所分配的任務時極度吃力,而另一些學生則感覺任務過于輕松,完全沒有挑戰性,最終兩種情況都會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失望和懈怠,并未達到數學分層教學的最終目的,致使分層教學以失敗告終。
2.內容缺乏階梯性
有的教師在進行分層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之間的教學任務和知識學習的跨度過大,例如,在學習有理數的相關知識時,一些學生還在進行有理數加減法的練習,而另一些學生已經對有理數的乘方運算熟練掌握,這種情況使學生之間知識學習的差距過大,
水平稍差的學生覺得自己和水平較好的學生之間的差距過大,無論如何努力也不能比肩,這種狀況的出現嚴重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
也有違分層教學以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進行適宜進度和方式教學的宗旨,并未達到全班學生共同進步的初衷,造成了分層教學成為等級化教學的不良后果。
三、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策略與方法
1.明確受眾差異
分層教學根據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理解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以便于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A、B、C三個等級,A級的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較高,知識面較為廣泛;B級學生對于數學的掌握程度為中等,基本上對教學內容能夠全部理解;C級學生對于數學的掌握程度較低,對于數學學習有很大困難,學習興趣不高。通過這種差異目標,以及受眾特點的明確劃分,提升了分層教學中差異的針對性,為分層教學的高效進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另外,如果有需要,老師可以進行進一步的詳細劃分,劃分得越細,其針對性教學的效果就越好。
2.明確教學目標
分層教學使得教學目標因人而異,根據不同的水準進行不同目的的教學,例如,對于A級的學生除了課本里面的相應知識之外,還要掌握課本之外的知識,達到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對于B級的學生,要求其將課本知識百分之百掌握熟練;對于C級學生,要求其徹底掌握基本的數學公式、原理,并對課本中較為簡單的知識進行掌握。這種根據學生水平的不同對學生做不同要求的差異教學,使得學生能夠有很高的自信心來完成自己的任務,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學生自然會有很高的積極性,一步一個腳印地完成任務和掌握知識,使各個階段的學生獲得不斷的進步。
3.小組合作進行教學
為了順利地實施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分層化教學,避免兩極分化的情況出現,我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了以小組合作輔助分層教學的教學模式。每個小組內有一個優等生、兩個中等生和一個學習程度稍差的學生,不同學生有不同的任務分配。例如,在學習“圓與直線的關系”時,我會在小組內對組內成員進行分層的任務分配,吸收比較慢的學生進行定理的理解和記憶,能力較高的學生對勾股定理進行證明,并和中等學生幫助著弱一點的學生對于所出題目進行解答和講解,在這種分層理念的團隊學習模式下,
學生在相互合作中獲得了團隊合作的能力和意識,使教學過程中能夠分中有和,和中有序,獲得不錯的教學成果。
四、分層教學實施帶來的反思
通過準確制訂劃分標準,恰當實施分層次教學法,結合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面貌煥然一新。通過教學實踐觀察發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了。以前不喜歡討論問題的學生或者是那些礙于“面子”而不參加討論的學生也都積極地在表達自己的意見,使得課堂氛圍非常活躍。在小組合作中,學生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任務,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好好完成。通過期末測試和平時測驗,大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得到了扎實的鞏固,而優等生的數學創新能力更是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一些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學生也認識到了數學的重要性,其數學學習方法也得到了完善。
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法的實施有利于幫助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學習,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仍然有很多需要注意和改進的地方,只有我們對此不斷進行嘗試和創新才能夠達到分層教學的目的和本質。
參考文獻:
常宏.淺析初中數學分層教學[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