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造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提高幼兒的創造性,最大限度地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是當年幼兒教育的重要目標。我作為一線教師,以各類教育活動為例,深入細致地闡述我園如何在教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精神。
【關鍵詞】創新精神;心理環境;創造教育;創新意識
什么是幼兒的創新精神呢?我們認為,幼兒的創新精神是指在其相應的心理水平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造行為。究竟怎樣才能有效地培養幼兒的創造精神呢?
一、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由于幼兒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主意識,行為是他律的,情感稚嫩脆弱,特別對于老師的關注是十分敏感的。教師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種表情、一個眼神都會對幼兒心理產生影響。因此,要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我們首先要注意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
幼兒的創新意識、探究行為受其年齡和社會經驗的限制。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表現為頑皮、淘氣、任性、不遵守集體規則等。例如,有一次,我班上的兩位小朋友竟然把種在植物角的大蒜連根拔起,許多小朋友找我告狀,指責他倆的“破壞”行為。我弄清原委后,并沒有批評他們,而是詢問他們為什么要這么做?一個小朋友回答說:“老師,我想知道大蒜是不是和水仙一樣,沒有根也能活?!绷硪粋€小朋友說:“我想看看這棵大蒜長了蒜瓣沒有?!蔽耶敿纯隙怂麄兊奶骄啃袨?,連忙找來兩個花盆,將一棵大蒜切去根須,交給第一個孩子照看,告訴他再過幾天你就會有答案。又把剩余的大蒜種在另一個花盆里交給第二個孩子,鼓勵他繼續觀察記錄,看看還需要多少時間,大蒜才能長出蒜瓣。只要幼兒有創新意義的嘗試,即使有缺點的,甚至有時還會給老師或家長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我們都應該寬容理解,鼓勵支持,使幼兒敢想、敢說、敢做,而不會為了害怕成人的批評而放棄自己的探索行為。
二、以創造教育的理念為指導設計教育活動內容、選擇活動材料以及創設活動環境等,讓幼兒通過主體創造性的活動進行學習
1.利用合適的教育內容,要求幼兒自己去發現其中的規律和矛盾
在一次大班數學教育活動中,孩子們學習單數、雙數和相鄰數后,我請小朋友把單數的相鄰數排成一列,雙數的相鄰數排成一列??匆豢?,你們能發現什么?不一會兒,孩子們興奮地叫了起來:“老師,我發現了單數的相鄰數是雙數,雙數的相鄰數是單數?!边@一次活動,我把握住了幼兒創造力的特殊性,把幼兒的創新與生動的教育過程聯系起來,為幼兒的創新活動提供契機。
2.把教育任務設計到幼兒的實踐中去,激勵幼兒主動猜測和積極探索
有一次,小朋友學習吹畫梅花,顏料盒中只有紅、黃、綠三種顏色,孩子們就吵囔起來:“老師,沒有褐色,我們怎么吹畫出梅花的樹枝呀?”我神秘地對孩子說:“我知道有兩種顏料調和在一起就是褐色,你們猜猜需要哪兩種顏料呢?我們一起試一試吧!”為了節省時間,我把幼兒分成三組,分別調配紅綠、紅黃、綠黃三組的顏料。孩子們興致非常高,立即分頭忙開了,很快就知道相同份量的紅綠顏料和在一起就會變成褐色顏料。幼兒的許多創造性行為就表現在嘗試和熟悉事物的活動過程中。
3.不斷提高幼兒的質疑能力,增強幼兒對周圍事物的敏感性,培養幼兒廣泛的興趣愛好
有一天,我們組織飯后散步活動,一個孩子問我:“老師,我們幼兒園桃樹的葉子落了一地,而廣玉蘭樹的葉子卻只落下很少很少,這是為什么呢?”我及時夸獎他肯動腦筋,善于思考,并引導他從季節氣候特點和樹葉本身的特征中尋找答案。我以這件事為契機,鼓勵所有的孩子對身邊的事物、情景,多問幾個為什么,讓幼兒內在的創造沖動釋放出來。
4.創設某種情境,啟發幼兒發表不同的見解,引導幼兒運用創造性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
例如,在進行“認識農作物”的教育活動時,我拿出一包種子說:“有個農民伯伯不小心把綠豆和芝麻種子混在一起,怎樣才能把這些種子分開,他可犯難了,我們給他幫忙想想辦法吧。”我的話音剛落,孩子們就爭相發表意見,有的說請孫悟空把它們變開;有的說請許多小螞蟻來搬開。我沒有否定他們的辦法,而是說:“誰能把孫悟空和小螞蟻請來?”孩子們這時才認識到這些辦法不可行,幾個孩子說:“我們還是一起動手,一粒一粒揀出來吧?!蔽艺f:“這個辦法可以,但是太費時費力了?!焙⒆觽儧]轍了,泄氣了,我不斷鼓勵他們,提醒他們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小朋友們七嘴八舌地湊在一起討論,比較芝麻和綠豆外形的差別,終于有一個孩子說:“我想到了,把這些種子倒進篩子里,芝麻小就會篩下來,綠豆大就會留在篩子上。”事實證明,這是最有效、最簡便又切實可行的辦法。
5.讓幼兒多了解一些發明家的創造過程,給孩子們樹立學習的榜樣
愛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我們選擇一些發明家小時候的有趣故事講給孩子們聽,這些故事有《愛迪生孵蛋》、《萊特兄弟搭積木》、《魯班的故事》等等,讓他們從中學習如何靈活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創新,學習發明家們不怕困難,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激勵幼兒探索創造的興趣
幼兒園添置了許多教玩具和恰當的活動材料,讓幼兒觀察、擺弄,做一做小實驗,相互交流,豐富了他們的知識經驗,提高了幼兒判斷、分析、比較、分類的能力,并且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如建構游戲等),促進幼兒動手能力,思考能力,尤其是探索能力的提高。
幼兒是在操作中獲得科學知識的,因此我們在生活中提供幼兒可操作的材料,并注意材料的提供,除了數量充足、種類齊全、便于幼兒選擇探索外,還要注意提供層次不同的操作材料,讓每個幼兒都有提高。
四、在日?;顒又校谟變航逃母鱾€領域中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
老師要注意抓住幼兒身邊的每個能激發他們思考、想象及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因為這往往是幼兒創新思維的導火索。同時,把培養幼兒創新精神貫穿于眾多的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
例如,在語言方面,要求幼兒對自己見過的事物,場面或過程作出形象化的表述,進行幼兒情境講述、續編故事、選擇圖片講故事、創編故事等等。
在藝術方面,組織幼兒創編律動、舞蹈動作,創編歌詞;畫意愿畫;利用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等。
在科學方面,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索活動,如通過物理化學小實驗,鍛煉幼兒手腦并用的能力,獲取更多的科學知識。
作者簡介:
熊秀敏(1975.12~),女,單位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幼兒園,職稱:小學高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