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吉軍
【關鍵詞】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興趣;預習;氛圍;
交流;作業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21—0056—01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成為教學中的重中之重。為實現這一目標,筆者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得出結論。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習并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這從側面反映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對于獲得知識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肢體語言來營造氣氛,改變以往傳統的、死板的語文課堂,這不僅能夠讓學生更深切地了解課堂內容,對于其語文學習的興趣也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一旦激發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下來的引導也將會變得更加容易。
二、重視展開課前預習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能夠在上課之前對文章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不會因為不知道教師講到哪里而“開飛機、打小差”。另外,學生對下一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就會做到心中有數,在聽課時會輕松地跟上教師的思路。這樣變被動聽課為主動聽課,變盲目聽課為帶著問題聽課,無疑是大大增強了聽課效果。在預習中已經看懂了的知識再經過教師講解,印象會更深,沒看懂的地方自然就成了聽課的重點,在教師的幫助下,這些“攔路虎”會輕而易舉地被打倒。聽課質量的提高又會讓學生節省課后復習和做作業的時間,騰出時間再進行下一節課的預習,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三、營造良好課堂氛圍
低沉、死板的課堂氛圍是傳統語文教學的弊端之一,它對于學生在課堂上思維的發散、發表自己的見解有著不利的影響。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營造出一種輕松、平等的教學氛圍,盡量避免“我講你聽”這樣一種被動的授課局面,這樣學生獲取知識的效率才會更高、更牢固。對于課堂上學生的“奇思妙想”,教師不應該過分打壓,而應該給予指導和鼓勵,畢竟小學生的想象力很豐富,而豐富的想象力正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師單純地為了課堂紀律,或者建立威信而去抑制學生的想象力,這對于語文教學來說無疑是得不償失的。另外,教師對于課堂節奏的把握也很重要。教師不能過分地壓制也不能過分地放縱學生,畢竟小學生的自控性相對于其他階段的學生來說要差一點。
四、鼓勵師生多向交流
對于處在啟蒙階段的小學生來說,教師的引導對他們的學習是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對于學生來說,多與教師互動,有利于找到語文學習的竅門,發現自身的問題;對于教師來說,多與學生互動溝通,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拉近彼此的距離,對于教學方法的調整有很大幫助。所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既要保證課業的順利進行,又要兼顧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課堂提問。在提問環節,教師應該提出一些有思考價值,有利于激發學生求知欲的問題,不能僅僅針對課本提問。例如,在唐詩宋詞的學習中,提問應該盡量避免對某詞、某句的字面解釋,應該積極拓展對作者的心態、心境等方面的提問。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更準確地把握作者的主觀意境,還能幫助學生了解作品,發散學生的思維,增加學生對語文的好感。
五、合理布置課后作業
傳統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企圖通過大量的練習,促使學生牢固掌握知識,忽略了學生在高強度的作業下容易失去學習興趣,由主動變為被動的事實。那么,這是否意味著應該取消課后作業呢?答案是否定的。課后作業的作用就是在經過一天的學習后,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和提高,因此課后作業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但是,正如前面所說,任何教學方案的實施都應該結合小學生這個年齡階段的特性,大量的作業對他們往往是弊大于利,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更應該看重“質”而不是“量”。就教育本身來說,我們的目的都是培養人才,符合這個核心思想,不管是先進的教育方法或是傳統的教育方法,只要有利于學生的提高都應該提倡,弊端明顯的我們就應該果斷改正,不應該太過拘泥于細節。
語文教學在小學教育中的地位是巨大而不可撼動的,它的作用是長遠的,對學生們的影響可以說是終生的。因此在這個教育階段,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不斷進取、不斷探索,找到更好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們能夠更好地學習小學語文,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