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華
摘 要: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發展學生數學能力與素養是高中數學教學的根本。數學在高中課程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學科難度大、內容多,因此科學的教學方式顯得尤為重要。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強化課前與課中相結合、教學與練習相結合、整體與個體相兼顧,注重這三個環節的教學是實現教學質量突破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中數學 質量突破 課前與課中
教學與練習 整體與個體
數學是高中教學中重要的課程組成部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數學課堂亟須更有效、更科學的教學方式,以促進學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識點,靈活自如地運用解題方法,攻克數學的重、難點。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課前與課中相結合,教學與練習相結合,整體與個體相兼顧,全面提高高中數學的教學質量。
一、課前與課中相結合
1.課前備課
高中數學課區別于初中數學課,它的起點不是在課堂上,而是在課前。高中階段的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他們對事物有自己的判斷標準,教師應引導學生做好課前的預習工作,對下堂課的知識點要有一個初步的把握。同時,教師也應做好深入細致的備課工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備教材 備教材不是簡單地準備當堂課所需要的教材,而要把教材內容熟讀、弄懂,對知識點進行歸類,并在教材上做好標記,對整堂課的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如此備教材,才能有利于教師在上課時有條不紊、高效地展開教學。
(2)備規劃 在上課之前,教師要對知識點的講解順序和方法等方面進行規劃,這類規劃并不一定要體現在書面上,也可以在頭腦中形成初步印象;但規劃必須清晰、有條理,要突出整堂課的主要知識點,對課堂教學能起到輔助作用。
(3)備方案 在教學中,我們稱“備課”為預設,而課堂實際情況為“生成”,兩者之間總是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偏差,在知識點的講解過程中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所以,教師應在課前先擬訂好解決意外情況的方案,以便課堂的順利展開和高效進行。
2.課堂教學
高中生的自尊心強、叛逆性強,這是他們性格的共同特點。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不能采用強迫命令的方式來要求學生強化知識點,而要運用科學的方法達成教學目的。
(1)情境教學法 高中數學中的某些知識點是深奧難懂的,這會使一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排斥與逆反的心理,導致學習興趣減弱,成績下滑。教師要創設一定的情境,把知識點與現實生活連接起來,以激發學生思維,引導他們深入了解知識結構。例如,在“概率”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把“中彩票”問題引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更好地掌握知識點。
(2)多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作為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輔助工具,如能被合理地運用,課堂教學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把知識點一一羅列出來,使學生對其有大致的了解,從而形成師生互動;教師也可以在立體幾何等知識點的講解中引入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
二、教學與練習相結合
對于高中數學的重點內容,教師應該在課前就有所把控。要把重點內容羅列出來,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這部分內容上,使學生完全掌握,直至攻克重點。針對重點問題講解時,教師應依據“教學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集中精力破解重點內容,再通過反復練習對其加以鞏固。
1.教學中:用主動探究代替被動模仿
在重點內容教學中,有的教師易走入誤區,即重點內容反復強調,給學生布置大量習題,通過“以量取勝”的方法達到教學目的。其實,這種方法只能輔助教學,高中生獨立意識強、叛逆心強,強迫他們只是圍繞一個或幾個重點內容而重復學習,這只能降低其學習興趣,甚至使其產生厭煩情緒。為此,教師要注意:越是重點內容,語言越要精練、活潑、有趣,要深入淺出地引導和教學,爭取在最短時間內使學生注意力達到高度集中,提高學習效率。為此,教師要嘗試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摒棄一成不變的授課方式。
傳統課堂大多采用“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的方法,不但古板、效率低,而且也不利于從普遍意義上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刻意模仿為主動探究,不斷攻克數學教學中的重點。
在講授重點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個人探索、分組討論和全班集體談論等多種方式來進行探究。同時,教師也要參與到小組探究活動中,這樣既起到了監督的作用,又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對教學重點內容探究結束后,教師要進行簡短的總結,對學生做得好的和不足的地方都要給出評價,并對學生不懂的地方給出有針對性的點撥。
2.實踐中:以趣味練習代替單一重復
高中數學重點內容的攻克,除了課堂教學之外還要配合相關的實踐活動,即一定數量的趣味性練習。上文我已提到:教師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布置大量的習題是不科學的,是難以取得較好效果的。所以,教師應該轉變思路,以趣味性練習代替原有的模式,如開展數學競技比賽活動。高中生好勝心強,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因此,數學競技比賽是最能激發學生不服輸的精神的,從而使學生產生積極參與練習的熱情。教師也可以設置班級內的個人或分組比賽,以“習題接力賽”“一題多解”等展開競技比賽,使學生對重點內容加深印象并最終攻克,實現對知識點的有效實踐。
三、整體與個體相兼顧
高中數學中有很多知識屬于難點內容,有的是班級內普遍意義上的難點(整體問題),也有的是個別學生的難點(個體問題)。因此,教師不僅要致力于提高班級整體的數學水平,還要了解每名學生的不同特點以及他們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從中找出每名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并通過個別輔導來幫助他們突破難點,走出困惑。
1.提升整體水平
一般而言,高中數學課堂的難點講解應安排在每堂課的后半部分。對于當堂課難點的把控,教師應注意兩個步驟:一是課前預估,二是課上感知。
教師在課前備課的過程中,要對堂課的難點問題做出大體的評估,但這種評估的依據則來自于教師本人的工作經驗,難以達到百分之百的準確。因此,教師還需在授課的過程中感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適當調整“難點”的界定。教師要想精確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就要在授課過程中與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一方面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另一方面又能及時地從學生的表現中獲得反饋信息,在課堂的后半部分把難點內容羅列出來,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一些高中生在面對數學課堂中的難點內容時,會表現出不自信,教師更要注意這部分學生的反應,多給予他們鼓勵,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調整好心態后再迎難而上,突破難關。教師也可以優秀生榜樣的力量來激活全班學生“抓難點”的熱情,引導最先突破難點知識的學生上臺為全班學生講解自己的解題思路,這樣既給優秀生提供了表現的機會,又加強了學生間的交流、互動和互助,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可謂一舉兩得。
2.關注個體學生
一個班級中,學生的數學成績總是參差不齊的。對此,教師要關心每一名學生,爭取做到誰都不掉隊,但這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教師要了解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性,要關注知識點之間的差異性,對待學生要做到細致、敏銳而富有耐心。對于那些數學成績欠佳的學生,相對于其他學生很簡單的知識,對他們來說也是“難點”。教師要重視這種現象,利用課堂或課后輔導的方式幫助后進生提高成績。同時,有些學生的數學成績并不差,但在堂課中對某些知識點掌握不佳,往往出現“思維短路”現象,教師要及時給予點撥,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總之,數學在高中課程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科學的教學方式尤為重要。注重提高高中數學質量的三個環節,即課前與課中相結合、教學與練習相結合、整體與個體相兼顧,這是科學教學的關鍵。高中數學教師應緊密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實際,靈活運用三個環節,促進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徐志長.高中數學科學方法教育的研究[J].教程·教材·教法,2002(6).
[2]白鳳鳴.課堂組織教學的原則和方法[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