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爽
摘 要:小學口算是提高學生速算能力的奠基石,而1~4年級是學生口算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在實踐研究的基礎上,對小學口算的概念、特點、類型以及功能等進行了探討,然后從四個方面提出了培養小學生口算能力的策略:掌握基本口算方法,從低年級抓起;重視算理教學,引導學生掌握口算技巧;口算方法多樣化,注意激發學生興趣;堅持口算練習適度化,培養學生良好的口算習慣等,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口算能力;培養策略
一、口算的概念
口算是不借助計算工具,在人的頭腦中直接算出結果的計算,因此又被稱為“心算”,它來源于日常數學;與其相對的“筆算”是指在學校學習算術運算所接受的程式化算法或西方算法,它來源于學校數學。兩者都建立在相同的數學基礎上,即加減乘除運算都是建立在結合律和分配率基礎上的。但它們著實有很大不同:(1)兩者運用的策略不同。以127+63為例,口算的解題是依據數字所在數位的意義,即127的1表示1個百,2表示2個十,7表示7個一,筆算是依據已有的計算規則直接機械運算出結果;(2)口算依賴學生的短時記憶,即計算的每一步都儲存在大腦中,而大腦記憶容量有限,因此口算一般用于較小數字的計算,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筆算是主要采用列豎式的程式化運算,大大解放了大腦記憶負荷。
小學數學中的口算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即20以內加減法,表內乘除法,簡單的兩位數加、減法及100以內的乘加、乘減、除加、除減兩步計算等的基本口算;包括可以歸結為百以內的整數四則計算的題目,如整萬的加、減法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以及簡單的小數,分數計算等的一般口算;包括利用運算定律和運算性質以及一些特殊法則進行速算的特殊口算。
二、口算的功能與作用
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即便是計算工具高度發達的今天,口算仍然十分重要。從課程標準的規定中可以看出,口算是計算能力的奠基石,是其他運算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尤其在低年級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口算占有很大比例,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大部分是通過口算實現的;熟練的口算技能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跳躍,提高學習數學的熱情與興趣。同時對其他計算類型的掌握有明顯的便利,因此口算能力的培養對提高計算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更是連接日常數學和學校數學的橋梁。
三、小學生口算能力的發展現狀
Wanner和Shiner對小學生的口算過程進行了實驗研究,提出加數和被加數的位數是考查加法口算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即加數和被加數的位數越多,口算就越困難。張奇和林崇德對1~6年級的180名小學生進行了加法口算速度和廣度發展的研究,結果表明,1~4年級加法口算速度的增長率和口算廣度的增長幅度較高,4~6年級較低,發展減緩。
由此可見,1~4年級是學生口算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抓住時機,采取正確的策略及時訓練,將培養學生良好的口算能力貫穿于整個小學階段。
四、小學口算能力的培養策略
口算能力的正確培養對學生的學習會有很大幫助,為此,教師應在正確認識口算的實質、地位、價值、特點的基礎上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
1.掌握基本口算方法,從低年級抓起
基本的口算練習應從1、2年級開始,主要掌握20以內的加減法、表內乘法、表內除法、進位加和退位減、乘加和乘減,這些是計算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也是中高年級口算的基礎。以142×26的筆算過程和口算過程為例,乘法口算6次,加法口算6次。任何一次口算失誤都會導致錯誤得數,可見熟練的口算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提高筆算的速度和正確率,不僅提高學生的筆算能力,更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因此在日常數學教學活動中,尤其是四則運算教學中,要加強口算訓練。
2.重視算理教學,引導學生掌握口算技巧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計算教學應把重點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據算理,掌握法則,再以法則指導計算。”教會學生掌握算理才是關鍵,學生只有經歷口算算理的探究過程,才能突破思維定式,自主優化口算方法,使數學思維達到真正的發展。
例如,學習了“湊十法”后,讓學生說一說“9+3”的計算過程:把3分成1和2,用9和1湊成10,10和2合起來就是12。在明白了這樣的算理后,學生口算28+15自然而然會選擇從高位算起,20+10=30,8+5=13,30+13=43。同樣乘法算式如786×5,學生也會先從高位算起,700×5=3500,86×5=430,3500+430=3930。這是在掌握算理的基礎上,優化口算方法,從而提高口算速度。
3.口算方法多樣化,注意激發學生興趣
算法多樣化還應該從多樣化和優化兩個層面來理解。所謂“多樣化”是指群體的多樣化,是學生不同個性和不同思維結果的展現,而“優化”是指個體的優化,它是在多種方法的比較中所產生的相對性。因此,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得出多種算法后及時進行優化,引導學生對各種算法進行對比分析,明確各種方法之間的聯系及適用性,正確處理共性和個性的關系。
訓練時,特別是低年級段的教師應注意避免學生產生厭倦情緒,盡量采用多種多樣、生動活潑的方法調動積極性。比如,通過開展“開火車”“對口令”“同桌比”“小組競爭”等豐富的活動形式,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口算練習的興趣。
4.口算練習適度化,培養學生良好的口算習慣
口算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堅持適度的口算練習是必要的,但教師應選擇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的有針對性的題進行練習。目前除了課堂教學中的口算練習外,我校還堅持讓學生利用課前2分鐘做口算“練習本”。諸多的口算“練習本”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每一小節之后填上完成時間以及完成情況,強調口算練習完成的速度和正確率。教師必須讓學生明確:沒有時間限制的口算練習是毫無意義的,不能為了提高正確率而忽視口算速度,反之,為了提高口算速度而降低了正確率也是毫無意義的。
總之,口算能力的培養是小學階段的一項基本任務,也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教師要注意從低年級抓起,重視算理的講解,采取多樣化的方法進行適度練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口算習慣。
參考文獻:
王光明,范文貴.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