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楠
摘 要:教學模式的選擇或教學方法的選擇對學習過程是不容小覷的。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情境化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并應用于教學當中。基于此,本文結合工作經驗,對情境化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情境化教學模式;高中數學;數學教學;應用
高中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型階段,而高中數學的特點是抽象性和邏輯性強,這給學生的數學學習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很多學生對數學具有恐懼心理,甚至產生了放棄數學學習的心理.情境教學通過創設具體的生活場景,把具體的案例與抽象的數學相結合,使數學情境化、生活化、形象化,讓高中數學不再艱澀難懂,進而提高了學生對數學的認識和理解,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1 情境化教學模式的內涵及本質
情境化教學模式是指教師通過對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對課堂實際教學過程進行的情境化的教學設計,它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以教師設計的虛擬情境為依托,更好地理解或掌握所要學習的新知識,使新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變得更加容易,更快和更深刻地讓學生接受并掌握。
情境教學的本質就是運用直觀教學進行整體情境的構造,它不僅僅是一種感性認識,更重要的是調動學生的認知和非認知因素的全過程,能夠通過創設多種形式的教學情境,充分發揮情境教學的積極作用。高中生正處思維轉型的關鍵時期,抽象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都不強。情境教學就是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使抽象的數學教學變得生動具體,讓學生能夠直觀形象地感受數學知識,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理解能力。著名哲學家夸美紐斯曾說過:“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在感覺中沒有過的東西,在理智中也不會有”。亞里士多德也說過:“求知是人類的本性。人類常常根據感性認識來感受和認識事物,而視覺感受是感性認識中最直觀和有效的方法,能夠準確地觀測到不同事物之間的差異性,從而能全面地理解事物。”這些哲學家們的觀點充分說明了通過創設具體的情境,增加學生的直觀體驗是學生認識事物,學好數學的重要手段。教師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不斷地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2 課標中對于情境教學的要求
高中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和高度概括性,這就需要教師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創設科學合理的情境,通過具體數學實例的展示,建立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加學生的直觀體驗,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習興趣,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不斷提升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課程標準在教材方面,要求教材注重運用情境化的內容,用具體實例全面地展示數學知識的探究過程,使學生能夠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了解數學知識的產生。在課堂教學中,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情境,鼓勵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探究數學規律,尋找問題解決的方法,注重數學教學的過程與方法。由此可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積極運用情境教學符合新課標的客觀要求,也符合了學生認知規律和特點。數學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數學知識與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數學問題大都是從具體的生活中抽象出來的,數學學習效果如何主要取決于學生能否把抽象的數學應用到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所以,新課標在對數學學習效果的評價方面,強調要從實際情境中抽象數學知識的能力以及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綜合評價學生。
3 運用情境化教學模式的注意事項
1.情境化教學模式的運用一定要有針對性
情境的創設離不開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它的創設必須服務于所要學習的新知識,而且一定要向有利于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向創設虛擬情境,真正使學生能夠將知識融入于情境之中,更好更快地接受新知識。因此,創設情境的首要條件即為要有較強的針對性,真正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引發學生思考,促進知識學習和吸收。
2.情境化教學模式的創設一定要具有合理性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的情境一定要其合理性。無論在情境難度上和時間上都要充分考慮合理性這一要素,要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不能直接就設置太難的情境,讓學生難以產生興趣;同時,不用每時每刻或講每一段內容都要設置情境,如果這樣的話,也很難完成本節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3.情境化教學模式的創設一定要讓學生真正為學習的主體
情境化教學模式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慢慢進入情境創設的過程中學習和解決問題,這在無形中一定能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但一個人的力量往往是不夠的,任何一個學生都不可能在課堂上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還要考慮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讓他們感覺并逐漸意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開發學生集思廣益的能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加入到學習隊伍當中,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4 情境化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筆者以高中數學不等關系和不等式的教學內容來進行情境化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
1.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
能夠使學生運用不等式正確表示出不等關系。
2.根據實際創設情境
首先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發現和列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不等關系,當然教師可以適當地提供給學生一些舉例時用到的詞匯,例如:不相等,不超過,大和小、多和少等。盡量讓學生能說出更多的例子,當然一定要掌握好導入課題的時間,不宜過長。
3.引入新知識
通過上述學生的列舉,我們把它引入到數學中來,就用我們的不等關系來表示學生所提出的事例,那么一些和不等關系有關的數學符號就輕而易舉地被引入其中,進而引出不等式相關知識點,比如不等式a≧b的含義等等。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在剛剛激發出學生興趣有探究意義的同時,在加深相關事例的舉例。例如:舉例本班某個學生去學校超市買文具,學生自帶10元錢去買,已知英語本1元一本,中性筆2元一支,那么這位學生能最多買到多少個本或多少支筆?這個問題就會讓學生對不等式的相關知識進一步產生興趣,繼續進行探究,從而通過不等式找到應該滿足的條件。這要比單純的給學生列出此題直接講解的效果要好得多。
5 情境化教學模式運用后的優勢
1.情境化教學模式可以提升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
眾所周知,數學這門學科具有較強的抽象性,特別是高中承上啟下這一階段的數學更是具有抽象性。傳統的講授型教學模式使學生很難接受,并時常感覺枯燥,進而對數學學習喪失興趣,導致數學成績不理想甚至厭惡學習數學。而情境化教學模式可以將數學的理論或數理知識虛擬到設置的教學活動情境中,通過具體的情境來打造知識的具體化,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去學習枯燥的數學知識,從而達到學生學習數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能力。
2.情境化教學模式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升教學能力
數學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設難度要明顯要高于文科學科,教師必須在深刻理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特別是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創設的情境既要貼近生活,還不能脫離相應的數學教學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在設置情境的過程要有高度的責任心,還需要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情境化教學模式可以充分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師的教學綜合能力。
6 結束語
總之,情境化教學模式的運用對于數學課堂來說是十分必要的,這種情境化的教學模式可以大幅度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探究數學更廣更深的奧秘。但對于教師來說,也在某種程度上帶來了不小的壓力,當然它也會激勵教師不斷的探索,不斷地完善自己。
參考文獻
[1]馮明珠.高中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策略探微[J].中學教學參考, 2015 (5).
[2]趙婧,文香丹.創設情境對高中數學教學的積極影響[J].教育教學論壇, 2015 (4)
[3]凌玲.高中數學情境創設策略的研究與實踐[D].廣西師范大學,2011.
[4]陳華.情境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的應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