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峰
摘要:問題驅動教學法的出現,很好地改善了當前高數教學過程所遇到的難題。為此,數學老師應當聯系高中生的具體情況,通過問題驅動教學法,在課堂上巧妙提問,最后對課堂問題進行科學總結,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高數的學習。
關鍵詞:問題驅動 高中數學 新教學模式
高中數學抽象難懂,讓很多學生望而生畏,新課標背景下,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道路的引導者,需要積極地轉變教學思路,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問題驅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能夠促使學生有條不紊地思考,幫助他們逐步攻克學習中的重難點,使他們在問題的驅動下獲得學習的動力,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問題驅動下數學教學的理論基礎
1.1科學基礎
高中數學作為一門工具學科,涵蓋的知識面較廣,如集中綜合了知識、方法、問題、符號等方面的學科內容,從內容的構成上來看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與抽象性。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若想切實地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需要結合計算以及數據分析的相關結構構建高效化的學習網絡,在構建的過程中,需要以問題驅動模式為主要的切入點,利用有效的教學提問積極地提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水平,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為了有效地達成上述的目標,教師需要以科學基礎為體系建構的主要依據,利用相關的科學內涵整理數學知識框架體系。
1.2 心理基礎
在利用問題驅動機制體系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教師不應該只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能力水平上,還應該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心理狀態上。通俗地來說,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應該將教學重點僅僅放在教學結果方面,還應該側重于關注知識的發生與發展過程,完成教與學相結合的教學工作。另外,教師在建構教學體系的時候,應該積極地引導與鼓勵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充分的認知,在心理層面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進而為學生營造激發學習興趣的教學情境。
1.3 教育基礎
高中生要想達到自主學習的探究意識和實踐能力,需要完成以下三個條件:第一,必須確保高中生的心理和理性思維水平達到一定的范圍標準:第二,高中生必須具備內在學習的動機,可以說這是完成預習自主學習的基礎條件;第三,高中生必須具備一定的學習基礎,對高中數學知識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并且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利用問題驅動模式對主體性教育理論知識進行有效的踐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探究能力。最重要的是,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地構建完善化的教育框架,確保實現素質教育的發展目標。
2、在問題驅動下的高數建模教學對策
在高數教學過程中,對其進行建模教學,老師需要注重以下關鍵點:
(1)提問,需圍繞學生所需學習的內容及任務;
(2)課堂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化,為學生提供自由平等交流的討論平臺,動員全體學生參與到建模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對于學生提問中出現的錯誤或回答有誤,必須耐心以待,給予充足的耐性與適當的方式為學生糾正錯誤,防止過當行為致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遭受打擊;
(4)數學老師要經常性的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讓高中生用于運用各種思維方式去探究分析數學問題,讓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與創新思維得到有效培養。在這樣的前提下,展開以問題驅動為主導的高中數學教學。
將所需教學的數學理論知識內容融入教學情境里,問題驅動下,進行高數的建模教學,最關鍵就是構建科學的問題情境,全面激發高中生學習高數的興趣。以“均值不等式定理”的教學為例,數學老師這樣構建問題情境:某大型超市舉辦促銷售賣活動,活動分成兩次進行,三種力案可選,方案一,首次促銷活動折扣定為x折,二次促銷活動折扣定為y折;方案二,首次促銷活動折扣定為y折,二次促銷活動折扣定為x折;方案三,兩次促銷活動折扣均是x+y 2折,現在清算一下方案幾的折扣力度最優惠。接著老師讓學生進行自由交流與討論,讓學生自主發現關鍵問題就是:將x y和x+y 2的大小進行比較。如此一來,便將與現實比較相近的問題情境轉化成高數知識中的不等式問題,不但讓抽象高數變得直觀形象了,也為高中生熟練運用與掌握理論知識提供了幫助,還可把數學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里,實現學以致用本心。
3、歸納總結,科學評問
高數理論知識具備非常強的抽象性與邏輯性,因此,高中生在學習時,分析必須更深化些,對問題進行實時歸納總結,整理好高數知識的總體脈絡,以形成高數知識的架構,提升綜合應用能力。為此,數學老師在使用問題驅動教學法時,也必須進行及時歸納總結,強調指導高數知識中的重點難點,增強高中生解決高數問題的綜合能力。以“數學歸納法及其應用舉例”的教學為例,數學老師可利用“摸球游戲”“多米諾骨牌”,讓高中生對“歸納法”有了基礎的認知。接著,數學老師再透過問題,幫高中生整理思路:歸納法具有怎樣的實質那?同數學中的歸納法存在怎樣的實質差別?同學們在受到此類問題的引導下,做出了相應的概括,了解歸納法的實質就是“具體到抽象”的推演過程,其日的就是為了發掘問題的規律;數學歸納法就是采用“遞推思維”,解答了“與正數相關的高數命題”。利用科學而合理的評問,使得高中生對本課時所教授的數學知識有了更具體的了解。從此例可見,透過問題驅動對高中生引發的后續學習活動后,對高中生課堂解答實況進行歸納總結,有助于高中生及時理清解答數學問題的基本思路,增強高中生學習高數的主觀能動性,獲取問題驅動下的最佳數學教學效果。
結論
總而言之,現階段的高中數學教師應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建立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解讀問題教學體系,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教師要充分地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建構符合學生實際需求的學習機制,運用具體教學問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另外,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中,必須積極地創設問題情境,向學生拋出問題,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與知識的內化能力,進而有效地培養出學生對抽象事物的認知與邏輯思維能力,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向芬.問題驅動下的高中數學創新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46(39):294-295.
[2]吳小妹,吳宜平.“問題驅動式”視閾下的高中數學微課教學模式研究[J].考試周刊,2013(58):1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