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旭映
摘 要:高中數學在新課標的要求之下顯現出傳統向革新的轉變,高中數學傳授由純粹的單向傳授轉為了雙向的互動教學,它以注重“教”和“學”的雙向性為特征,切實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師生互動;高中數學;教學質量
高中數學如何進行自身知識架構的完善,在課程難度逐漸加大的現實下如何進行數學知識的整合,是目前高中數學應當思考的問題。而師生互動式的“教”“學”雙向策略則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它在培養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和自學意識的素養、優化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促進教學內外的溝通與協作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協作互動的數學教學內涵及必要性分析
協作互動有其廣義和狹義的概念,廣義層面的互動包括一切物質之間的作用與影響,而狹義層面的互動則是在特定環境或情境之中的行為改變及互動性的結果。在數學教學的特定情境中,它是產生于師生之間的性質及形式不同的合作與協同方式,是基于一定經驗和知識基礎之上的溝通與交流。其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改變了傳統數學教學的“填鴨”和“題海”的弊端
現代新型的教育理念要求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破除舊有的“填鴨”和“題海”式的教學形式,涌現出各種新型的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形式,而互動式的教學實踐則是其中的一個有效方式,它通過教師精心的課程設計,用數學教學用語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用交流與協作的方式完成數學教學任務,使學生在活躍的數學課堂中融入和吸收更多數學知識。
2.促成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高中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和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它不僅僅是概念及定義的傳授,還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和主動性思考,需要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這對于開展師生互動性課堂尤為重要,不僅可以解決教學矛盾,還可以極大地促進教學相長的實現。
二、師生互動式教學在高中數學課堂上的應用及實現
1.高中數學教材內容為導向的互動教學設計
在舊有的數學教學模式中,存在不少的教學矛盾,尤以教學目標不清、教學內容單調為甚,不利于學生理解和把握教學知識內容和目標的實現。新型互動式教學的理念提倡以教材內容為索引,教師要在明確數學教學內容及目標的前提下進行教學設計,如,在《集合的含義及其表示方法》的數學課程中,首先,要讓學生明晰教學目標,務必要求學生了解和把握集合的概念及內涵,學會常用數集及方法;其次,再讓學生在了解概念及內涵的基礎上進行閱讀、填空的協作式學習。
2.注重課堂互動的教學興趣設計
高中數學課程傾向于抽象和邏輯性學習,在枯燥無味的數學課堂上學生興趣的激發是重中之重。為了提升學生的高中數學學習興趣,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課堂互動,組織協同合作的方式,使學生融入高中數學的知識海洋中。如,在《柱體、椎體、臺體的表面積》的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互相討論,發表自己對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的認識,讓學生圍繞這些圖形進行展開式想象,圓柱展開后其側面圖形怎樣?它與圓錐展開之后的側面圖形有什么差別?這些圖形的表面積可以如何計算?還可以有其他什么圖形如:棱柱、棱錐、棱臺,它們的展開側面積和表面積又如何求解?等等。
3.設置問題探究的師生互動環節
在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要強化教師與學生共同思考、嘗試解決問題的途徑,在師生共同探討、共同深入的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參與高中數學的深度,用剝繭式的探究式問題引導學生把握教材知識內容。
總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要把握師生互動的影響因素,以教材為內容,進行師生互動的協同式設計,以數學問題為索引,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吳海麗.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協作互動教學策略的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13).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