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明
摘 要:學會質疑,學生才能有大的進步與發展,思維也才能越來越開闊。從目前來看,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為此,以“質疑”為重點探索內容,結合數學實例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數學;質疑能力;培養策略
質疑對于學生的思維發展有很大影響。通過引導學生質疑,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會更強,并能夠帶動課堂互動,促進教學相長。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的“霸主課”行為讓學生有“疑”而不敢“講”,再加上教師一直習慣性灌輸,學生也沒有提出質疑的機會。為此,教師要改變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為重點,讓學生有“疑”敢“提”,“提”中進步。
一、寬松氛圍,讓學生敢于質疑
傳統的“師本”課堂,自然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一定的隔閡。也因此,學生長期“閉嘴不言”,只做“聽眾”。一般而言,要讓學生開口提出疑問,就需要好的氛圍;反之,如果學生長期在壓抑的氛圍中,學生只能一直停留在有“疑”而不敢提的階段,學習上也難以取得進步。因此,讓學生敢于開口質疑,離不開輕松的學習氛圍。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互動、討論、交流、對話等途徑,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對教師產生“傾師性”,促進其敢于質疑。例如,在教學“平行線的判定”時,教師引導學生提出質疑。“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這是平行線的判定方法之一。圍繞此,學生可以提出心中的質疑,如:兩直線不平行,同位角不可能相等嗎?無論學生的質疑是否有理,或者是正確,但學生敢于邁出質疑的一步,這就是進步。
二、指導方法,讓學生學會質疑
商品具有高低質量之分,教學中學生提出的質疑也一樣。要想“質”出高質量的“疑”,滲透方法必不可少。尤其是對于初中生而言,學習能力、質疑能力等方面都較欠缺,亟須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進行有效點撥與培養。教師分三步指導學生質疑:一是掌握結構,讓學生明確質疑的方向。數學學習中,每一個單元的內容都有差異,針對不同的單元內容,教給學生質疑方法,并注重知識結構的聯系性。如:教學時教師進行示范質疑;指引學生找出質疑點,避免盲目、無效、低質量的質疑。二是注重遷移,嘗試質疑。找到“質疑口”后,教師給予學生實踐機會。在質疑時,教師還必須進行差異化的點撥。三是注重反思,提升質疑能力。提出質疑,再釋疑,這并不意味著結束。教師還必須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反思疑問的提出、反思疑問的解決過程等,實現深度學習,實現學習的再創造。
三、創設情境,讓學生樂于質疑
質疑不能停留在“敢”,或者“會”的階段,還必須上升到“樂”的階段。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與進步。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善于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數學知識的魅力吸引學生。教師可以將數學學習與情境創設結合起來,制造一種心理認知“矛盾”,或是“沖突”,從而促進學生求知亢進,樂于提出質疑。例如,在教學“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時,教師以情境促進學生質疑。教學時,教師在屏幕上投影出幾組圖形(其中包含有全等的圖形),并引導學生圍繞圖片情境提出問題。師:你能找出多少對全等的圖形?此時,學生開始尋找。當有學生說出一組圖形全等時,教師引導學生質疑,如:你怎么知道這組圖形全等呢?你的判定方法是什么?如果學生提出用旋轉,或者是剪貼重合的方式,其他學生有不同的思維與想法,則繼續提出質疑,如:旋轉證明的方式科學嗎?情境中質疑的方式可行并有效。在學習中,學生不僅體驗到獨有的樂趣,更通過主動質疑促進自身思維的發展。
知疑有進,質疑促發展。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數學學科特點,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讓學生由質疑獲得進步,最終促進自我飛躍式發展。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