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美嬌
摘 要:對于剛剛接觸化學的初中生來說,其往往會覺得化學學起來頗有難度,這就需要教師運用良好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提高教學效率。小組合作學習是教育改革過程中比較受重視的一種教學方法,其能夠還原課堂的本質,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從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實際意義和實踐應用兩方面來談這一教學方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初中化學;實踐應用
初中教育屬于我國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從初中起就開始學習化學,但傳統的化學教學模式所得到的成效卻并不理想,化學一直都是初中生的難點學科。為了脫離傳統教學的束縛,筆者積極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重在培養學生的興趣。
一、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方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開展的實際意義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時代的發展愈發加快了腳步,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各行各業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注重人才的綜合能力和素質。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復合型人才,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就是團隊合作能力,只有具備良好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的人才才能在社會和企業中立足。所以,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可以與組內成員之間進行更好的溝通和交流,從而學習到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彌補自身的不足;其次,小組合作學習可以給學生創造更大的發揮空間和表現舞臺,使學生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展現出自己的魅力和能力,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尤其是對于初中化學這種非常注重學生的思考和實踐的學科來說,只有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才能促使學生與他人合作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和進行化學實驗,以達到集思廣益、拓展思維的目的。另外,小組合作學習還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將原本死氣沉沉的課堂氛圍變得活躍起來。
二、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1.學習小組的組建
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前提要根據班級實際教學情況建立適當的小組。學習小組并非隨意組建的,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必須科學合理地分配好每個小組的成員。具體來說,首先要確定每個小組的人數,在教學實踐中得出,一般我們設為6
人小組,這樣對于小組成員的個性發揮和合作學習的效果達到最大程度。其次,小組成員的分配應當注重協調性與均衡性,即讓每組既有學習成績較優異的學生,又有學習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要注意小組成員間的性格差異、性別不同的安排,根據“組內異質、組外同質”的原則來分配小組成員。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組內成員之間互相取長補短,且組與組之間也顯得比較公平。
2.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形式
(1)課前協作式
所謂課前協作式,是指在課前小組成員根據目標學習內容,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學習模式來完成學習任務。課前協作式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需要先在組內分配好各個成員的任務,任務的分配一般是由組內自行討論決定的,主要有負責統籌策劃的、負責查找資料和收集數據的、負責挖掘問題的、負責與實際生活進行聯系的、負責歸納總結的及負責撰寫報告的等等;通常每項任務交予一名成員完成即可,如果遇上一些比較復雜的任務也可以安排兩人共同負責,且要確保組內每名成員都有任務。
例如,在科學版九年級化學教材第一章“身邊的化學”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課前協作式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明確分工:有人負責查找化學的相關資料、有人負責收集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現象、有人負責根據教材內容總結化學的概念和特征、有人負責填寫小組學習報告、有人負責在課堂上演講小組學習成果,等等。通過這樣的學習形式,小組成員根據自己的學習接受能力做相應的工作,使每位學生都能真正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去探尋化學的奧秘,從而從一開始就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有了這樣的良好開端后,其在日后的化學學習中必會感到更加輕松和愉悅。
(2)課內討論式
課堂時間雖然有限,不像課下時間那么充裕,但課堂上卻是學生最集中精力學習的時候,所以課內討論式的小組合作學習是最具效率的一種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在課內討論的過程中,組內每名成員都有機會針對問題來發表自己獨有的見解,同時還可以對自己不贊同的見解提出質疑和異議,或是與其他成員進行有理有據的辯論。通過課內討論,不但可以完成學習任務,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口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真正讓學生得到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例如,在科學版九年級化學教材第四章“水的組成”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分小組來討論“水是由什么組成的”這個問題。有的學生可能平時在電視上或其他地方聽說過“H2O”,所以認為水是由H2O組成的,有的學生則通過平時的生活常識而知道水里還含有細菌,更有學生可能因想起打開可樂蓋會往外冒泡而猜測水里還含有氣體;對于以上不同的見解,學生會在組內展開熱烈的討論,課堂氛圍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同時,學生在這樣的討論中會漸漸發現化學的趣味。
(3)課后實踐式
素質教育相比應試教育的先進意義就在于學生學習不僅僅為了考試升學,更注重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對于初次接觸化學學科的中學生來說,“寓教于生活”更顯得意義重大。通過實踐可以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以課后實踐式的形式來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即讓學生分組針對某一化學現象進行實踐研究,從而培養學生的興趣及增強其動手能力。
例如,在學習科學版九年級化學第七章第一節“溶解與乳化”后,教師可鼓勵各小組團結合作根據所學知識,結合生活實踐,去探尋生活的溶解現象并學會分析、講解。到課上讓各小組代表講解各個小組的新發現、新觀點,鼓勵學生勇于提出質疑,勤思考、多動腦,激勵他們的競爭意識,從而提高興趣。這樣的課后實踐,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又鼓勵學生學會善于發現生活中的化學現象,真正理解學習化學的意義,而不是簡單地為升學、為學習而學習。讓學生真正明白“生活中處處有化學”,極大地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總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充分鼓勵其個性發展且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初中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及化學素養。
參考文獻:
[1]王汝潔.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5(05):85.
[2]胡嘯英.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J].學周刊,2015(15):92.
[3]王文元.初探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5(08):224.
[4]彭安全.初中化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與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0(11):132.
[5]劉仁蘭.淺談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中國校外教育,2014(05):135.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