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娟娟(靜寧縣李店鎮中心小學 甘肅平涼 743409)
?
談小學語文課堂中傳統文化的滲透
馬娟娟
(靜寧縣李店鎮中心小學甘肅平涼743409)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擔負的教育職責也更加艱巨。小學語文學科特點,使其在傳統文化的滲透方面具有絕對優勢。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盛行的今天,加強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滲透,不僅有利于語文學科知識的傳遞,還能促進文化價值教育目標的實現。重視小學語文課堂在傳統文化滲透中的作用,讓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得到更多成長,才能推動語文教育改革。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活動 傳統文化 現狀 對策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結晶,對于當代人來說,傳統文化是重要的文化財富。傳統文化是一種指導性資源,具有開發與利用的價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向小學生滲透一些簡單易懂的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的良好意志品質,有利于小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在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精神,能夠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層次,構建高效課堂。[1]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特質的一種反映,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形式,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觀念形態。傳統文明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但并沒有因此而得在學科教學中得到有效滲透,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滲透現狀如下:
1.教師的傳統文化滲透意識不足
教師對傳統文化滲透工作的重視力度,直接影響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傳統文化內容的傳遞。在教學改革的今天,傳統文化滲透與學科教育的整合,已經成為學科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傳統文化內容滲透的重要性,也沒有在教學內容中開展傳統文化因素。教師認為小學語文教學就是要引導小學生認字、識字,讓小學生能夠說出、寫出正確的句子,是否了解傳統文化并不重要。[2]
2.缺少合理的傳統文化滲透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并不意味著小學語文課堂變成傳統文化課堂。教學活動中,一些教師為了加強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性,會強硬地組織小學生學習傳統文化課堂,用說教的方法將傳統文化內容展示出來。教師沒有從小學生身心特點出發開發有效的傳統文化滲透方法,極大地影響了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播。
3.小學生的傳統文化理解力不足
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心強的成長階段,他們對一切新生事物感到好奇,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全新的。教育工作者,如果只利用灌輸的方法讓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或者傳統文化知識,自然不利于小學生理解。小學生的抽象思維還沒有形成,他們并不能夠理解具有深刻意義的傳統文化。教師只有將傳統文化的觀點與語文學習內容結合起來,才能讓小學生真正理解傳統文化。雖然不能說出傳統文化的概念,但卻能指導其行為。
將傳統文化滲透與小學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各部分內容結合起來,讓傳統文化得以自然滲透,才能促進小學生傳統文化理解能力的提高。
1.在漢字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漢字學習是小學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在識字與寫字教學中向小學生介紹傳統文化知識,有利于小學生傳統文化意識的形成。低年級識字教學活動,是傳統文化滲透的重要時機。小學生的記憶力很強,利用傳統文化的滲透來開發小學生的學習潛能,有利于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多認字少寫字的要求,教師可以利用《三字經》與《弟子規》等開拓小學生的閱讀視野,引導小學生認更多的字。在《三字經》與《弟子規》的學習過程中,小學生會在無形中接觸傳統文化觀點,形成正確的個人價值觀。
除了識字之外,教師可以利用寫字教學,讓學生理解漢字的內涵,了解中華民族漢字的發展過程。教師是學科知識的傳遞者,也是小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寫得一手漂亮字,提高寫字教學的吸引力。漢字書寫講究筆順與整體結構,在講解這些書法技巧時,滲透一些做人的道理,不僅豐富了寫字學習的內容,也能讓傳統文化來到小學生身邊。像在引導學生寫“人”這個字時,講究“一撇一捺方為人”,在寫一撇與一捺時,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將自己的品格落實到筆上,講究下筆的力度,促進小學生體會語文學科的魅力,了解傳統文化知識。[3]
2.利用情境激發學生傳統文化學習熱情
傳統文化十分豐富,不是通過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可以講完的。在社會快速發展,時代不斷變遷的今天,許多傳統文化觀點已經很難理解。特別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些詩句的內涵過深,小學生無法直接理解。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情境的創設來簡化教學內容,用形象的方法給小學生展示語文學習內容,促進小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自主去開發傳統文化內容,突出小學生的主體地位。
比如在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每講一個詩句呈現一張圖片,或者呈現整體圖片的一部分,用一首詩去構建一幅圖,創設一個形象的情境。在詩句的理解過程中,小學生會意識到離別的不舍與古人對友誼的態度。從真實的情境中促進小學生體會到正確的文化理念,更有利于傳統文化成為小學生現代生活的引導。
3.利用誦讀營造良好傳統文化學習氛圍
誦讀,是落實情感教育的重要方法,更是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誦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誦讀是讓全體小學生參與到閱讀中來最為簡便的方法。用誦讀營造良好的氛圍,促進學生自主感悟語文學習內容中的傳統文化因素,有利于語文學科教育的進步。像在講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讓小學生一起用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促進小學生了解到自己讀書的目的,找到讀書的目標,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民族使命,促進傳統文化積極作用的發揮。[4]
綜上所述,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寶貴資源,如果不對其開發,這些寶貴資源的吸引力會逐漸下降。在西方文化不斷沖擊當代人思想觀念與價值觀,捍衛傳統文化的地位,已經成為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將傳統文化滲透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導小學生在小學階段開始接觸傳統文化,有利于小學生建立正確的文化觀念。
參考文獻:
[1]房殊.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11:277-278.
[2]張玲.加強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傳統文化教育與文化傳承[J].才智,2009,15:29+42.
[3]馮實.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傳承[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3,02:35-37.
[4]王一涵.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弘揚傳統文化[J].出版參考,2013,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