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萍
[摘 要]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建立良好的教與學的關系,使學生和老師之間成為很好的音樂學習的伙伴,因為只有在這樣一種平等的、和諧的師生關系下,充分尊重學生的創造和發展的潛力,為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學習和自由發展創造寬松愉快的環境,才能讓學生打開心扉,享受音樂帶來的愉悅。
[關鍵詞]音樂教學 平臺 參與 互動
[中圖分類號] G62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06-070
音樂課堂一直強調音樂的審美體驗,以音樂的審美價值為核心,是當今音樂課堂教學所追求的首要目標。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學生音樂的審美及鑒賞能力呢?筆者根據多年的小學音樂教學實踐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初步探討。
一、搭建平臺,張揚個性
當前,隨著經濟及科技的發展,學生接觸音樂的途徑越來越多,對流行音樂也越來越感興趣。面對這樣的現實,音樂教師該如何正確引導學生呢?
在課堂中讓學生欣賞的流行音樂首先必須是思想健康、奮發向上的,這樣的流行歌曲其實有很多,如《啟程》《奔跑》《陽光總在風雨后》《國家》等。這樣的流行音樂作品可以按不同的音樂角度去分析,理性地對待這些作品。通過欣賞這一類的流行音樂一樣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更可以讓學生接觸不同的音樂形式和不同時代的作品。
筆者把每節音樂課的開始五分鐘留給學生,讓他們用這段時間來展示自己所積累的流行音樂、現代舞以及一些流行音樂改編的器樂作品。別看只有短短的五分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特別高。通過課后練習,每次在課堂上都能看到他們精彩的演繹,涌現出不少優秀的小歌手、小小舞蹈家等。有的學生互相合作,用自己制作的打擊樂器演奏出非常精彩的現代打擊樂合奏。因此,讓學生接觸流行音樂,把流行音樂作為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積極參與,想唱就唱
課程標準強調要引導學生積極愉快地參與音樂活動,讓學生在主動的學習狀態下走進音樂世界。一堂好的音樂課,當教學進行到符合學生審美特點,學生求知欲望高漲時,師生之間的互動就會迸發出很多的火花。如,在一次市級公開課上,課程正有條不紊地進行時,忽然有個小男孩舉起手,大聲告訴大家他想演繹一下這首歌曲。當時歌曲處理環節的教學還沒有完全結束,小男孩極有可能唱不好首歌曲。但是筆者沒有猶豫,給了小男孩熱情的掌聲,并請他為大家演唱歌曲。結果是那么的令所有人意外,他從一個孩子的角度去理解歌曲,并把歌曲的情感、強弱處理得恰到好處,甚至連一些音樂記號他都處理得很完美。他的演唱給筆者接下來的教學帶來了更多的創意和靈感。從此以后在課堂上,筆者常常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創意。
通過筆者的努力,“想唱就唱”的觀點已經在學生心里根深蒂固。一次學校的表彰大會上,有個學生因為好人好事被全校表揚,并讓他上臺為大家演講。他站上演講臺竟然出乎意料地唱了一首歌,通過一首歌曲表達了他全部的情感。當時全體師生都被他感動了,并給予他最熱烈的掌聲。筆者也由衷的感到自豪。
“想唱就唱”,不管好與壞,對學生而言都是很大的鼓勵,同時能讓師生在課堂中迸發出更多創意的火花。
三、師生互動,興趣盎然
音樂的教育教學,旨在為學生終生喜歡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欣賞教學中,我們會經常遇到一些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的音樂作品,比如一些管弦樂合奏等。對于學生來說,如果讓他們直接欣賞恐怕一時間難以理解和掌握,那么我們如何讓這些抽象的音樂更容易被理解呢?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學生一般會對打擊樂器特別感興趣,于是筆者利用這一有利條件,使學生在打擊樂的幫助下,逐步理解抽象的音樂。例如,欣賞管弦樂合奏《打字機》時,筆者先出示了老式打字機,和學生一起在臺上敲敲打打,玩一玩,使學生對本課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接著告訴學生打字機還能講故事,然后帶領學生聆聽音樂《打字機》。聆聽過程中和學生一起找出音樂的節奏點,加入準備好的打擊樂器,坐到學生中間和他們一起敲一敲、打一打,師生互動。學生通過參與體會音樂想要表現的內容,這種愉快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了音樂、理解了音樂,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師生互動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因此,合理巧妙地利用這些因素來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生在音樂的殿堂里“玩”起來,真正帶給學生充滿著音樂浸潤、快樂與興趣、美與自由的音樂課堂。
(責編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