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淑麗
摘 要: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高效高中數學課堂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活躍性,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促進他們數學思維的發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放到學習的主體地位上,了解他們的興趣和知識結構,用創新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在教師和學生互動過程中完成高效的課堂學習活動。
關鍵詞: 新課改 高中數學 教學效率
一、活躍課堂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高中數學課堂是學生探究知識的主要場所。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學生營造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激發他們思維的活躍性,促進他們積極思考,能夠讓學生加快對數學概念和定義的理解,促使他們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系。在活躍的氛圍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他們用積極的心態探究教師布置的課堂學習任務,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課堂氛圍良好,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具有最直接的作用。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學生能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運用多種方法進行知識探究,能夠深刻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定義。要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把學生放到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上,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和學生處于平等的地位,讓他們敢于大膽說出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看法,并敢和教師進行討論。通過積極討論,學生的思路更清晰,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二、以人為本,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和教師是活動中的雙方,要使教學順利高效地進行,教師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他們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時,教師要對他們的學習起到組織和引導作用,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和層次對知識進行分析和理解,使他們全面綜合地掌握所學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他們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深入把握知識的本質,提高學習效率。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強制性的灌輸式教學,讓學生在被動狀態下進行學習,不能有效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使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遇到的思維障礙太多,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探究中獲得的進步和成就感體驗作為激勵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的動力。學生的積極探究能夠促進教學的順利進行。
三、加強師生互動,提高探究效率
在對課堂教學進行創新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中掌握更多數學知識,促進他們數學思維的發展。在高效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和學生進行積極互動,利用教師的教學經驗對他們進行引導,讓學生提高對知識的認識,促進他們探究能力的提高。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學生和教師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有利于課堂教學順利進行。通過互動教學,教師能夠從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及時收集到他們的學習信息,把這些信息作為課堂調整的依據,使學生在遇到思維障礙時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受到啟發,從而深刻理解學習內容。師生積極互動能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擺脫面對教師的壓力,輕松進行思考和分析。在學生進行主動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對他們的學習進行指導,讓學生能夠正確把握探究的方向,提高學習效率。在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學生能夠從各個方面對知識進行分析,從本質上理解和把握數學概念和定義,使他們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不斷提高。
四、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率
教學方法是教師借以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巧的一種手段。要強化課堂教學效果,必須有良好的教學方法,深入淺出,使學生易于吸收。具體一堂課,到底選用哪種教學方法,必須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考慮。一般地,每節數學課都要求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形成能力,因此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講授與練習相配合的方法。
例如,講函數概念時,第一節課主要是講清概念,運算較簡單的可用問答式,以歸納講授法為主;講利用不等式求函數最值時,這節課主要是提高學生運用技能,運算上技巧性強,采用練習法為主較合適,練習可層層深入。
總之,在師生積極互動的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更活躍,對探究數學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地分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在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入分析和討論,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的數學思維獲得提高,使數學課堂在學生的積極參與過程中高效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