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素君
摘 要: 生本教育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和方式。本文從高職英語教學的目的出發,提出了在高職英語課堂中運用生本教育理論的必要性,展示了其在高職英語課堂中的應用,并探討了教師在生本教育中發揮的作用,旨在通過實踐教學,揭示其在以學生為本的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所起的作用。
關鍵詞: 生本教育 高職英語 教學應用
一、生本教育理論及其在高職英語課堂中運用的必要性
生本教育是由華南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廣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郭思樂教授主持開展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方式。它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也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它的課堂完全以學生為主體,改變傳統教育中老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局面,鼓勵先學,以學定教,少教多學,直至不教而教,從而充分實現學生自主學習。
《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明確了我國高職高專英語教育要“以實用為主,以應用為目的”的教學理念,其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從而為學生真正走向社會奠定基礎。這就要求我們要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尊重和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參與語言活動實踐。因而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生本理念在高職英語課堂中必不可少。
二、如何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生本教育理論
(一)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前作業布置。
以《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為例,它的單元設置都是以實用性的內容為主題。在傳統教學課堂中,單元的導入都是以教師為主,教師向學生呈現與該單元內容相關的知識為熱身話題,從而把學生的注意力帶入到本單元的學習中。但是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課堂導入是基于學生的“課前預習小報告”或是“課前預習小研究”等內容來開展的。
布置這項作業之前,首先要將學生進行分組。分組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直接以寢室為單位來分,或是教師按照學生的不同層次進行有干預的組合。在布置任務前,先要引導學生圍繞學習內容廣泛搜集資料,教師可以把主題內容細化成各個小任務或是小主題布置給不同小組,同時要求學生把所收集的相關資料以PPT的形式、表演對話形式等做一個課前小報告或是小研究,展示的內容鼓勵學生用英文加以配圖說明。讓各小組排列好每次任務的匯報者,在一學期內每個小組成員都有機會上臺匯報。
(二)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展示。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課堂內容的呈現者,這樣的課堂突出學生、突出學習、突出探究、突出合作。通常學生按事先分配好的小組,可以以抽簽或是任務的時間前后性順序來上臺展示。以《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第三單元“Road Signs and Commuting”為例,主要有兩大任務主題,一是展示生活中所看到的各種英文標志,可以從網絡上下載而來;二是展示問路和指路的英文表達方式。各小組爭先上臺展示,展示內容多種多樣,信息量大,遠遠多于教材所呈現的內容。
(三)以學生為中心,師生結合的課堂評價。
在課堂內容的展示中,內容多種多樣,但是需要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各組成員的相互評價,使展示的內容既能緊扣主題,又能拓展主題。首先讓匯報過的小組成員針對本組完成的PPT進行補充,發現錯誤并糾正。之后其他小組成員進行內容的點評,最后教師針對主要內容給予必要的肯定,提出中肯的建議,并對各組匯報的內容進行綜合點評。在課堂評價之后,教師還需對必要的語言進行歸納,并下達下一次的任務。以第三單元“Road Signs and Commuting”為例,教師給定幾個情景范圍,要求學生以情景式對話展示本單元的內容。
三、教師在生本教育中發揮的作用
我們的課堂教學強調生本教育,并不是否認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相反,教師是課堂的總導演,學生是課堂中的演員。教師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設計者,是學生學習的診斷者和評判者。教師在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內容學習時,應始終保持和學生的平等地位,并把自己積極納入語言活動中。在任務分配之后,應注意監控全班不同小組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的過程,并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不同的評價。
參考文獻:
[1]陳芳.生本教育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6):14-16.
[2]王凱.構建“生本”理念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J].理論與實踐,2014(3):107.
[3]曹華.淺議生本教育理論在中職英語教學的有效實[J].景德鎮高專學報,2012(12):108-110.
[4]李海英.生本教育,讓大學英語更精彩[J].經濟研究導刊,2011(17):24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