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學梅
摘 要: 本文系教學經驗積累,首先對教學互動做了分析,接著討論了緩解學生厭學情緒的方法,最后對教學語言、教學技術及分層教學等方面的教學技巧做了分享。
關鍵詞: 初中數學 教學經驗 厭學情緒 教學語言 分層教學
一、升級數學原味
數學教學密切聯系學生在生活實際,多用他們喜聞樂見的內容喚起其原來的數學經驗,上數學課就會親切、實在、有趣、易懂,如同呼吸身邊的氧氣那么自然與熟悉,展現數學完美的生活應用性及對自然本質返璞歸真。
建構主義認為:“在現實世界中,可以通過我們的感覺和經驗構造我們的學習,也就是人類適應經驗世界的過程,是知識增長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處理教材整合教材,重組教材,緊密聯系生活實際,不斷融入現代生活元素,使其具有時代性、本土性。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學習,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易于學生掌握數學與客觀事物的聯系。發揮好教師與學生兩方面的主動性,能使得我們的課堂教學更高效。
二、解決學生的厭學問題需打團體戰
學生厭學,如何處理?其實關鍵在于教師的教學藝術、引領方法,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比如我校有個老師講了一個真實的案例。一位學生上課不注意傾聽,其他學生發言,就故意起哄,老師問他為什么?他說“我什么也不會”。老師又問:“簡單聽一聽,總可以吧!”這位同學有些不耐煩地大吼道:“我連小學一二年級的也不會,你讓我學習么?”這位老師聽后生氣了:“一年級的知識不會回去上一年級?來這里發什么火?”這位學生回答:“我才不愿意上呢!家長非讓我來!”這是事后這位老師的原文口述,自己不想上,從老師身上,從學校找原因,故意氣老師,只要一有借口就立刻回家。據調查,這位學生確實忘掉了一二年級的知識,沒有課本,也沒有作業。怎樣讓這樣的學生動起來,是我研究的一個問題。我認為一是要從心里感化他,二是需要讓他從最基礎的學起,節節有收獲,天天有進步,課堂有事做。反過來,真難哪。一個老師自己這樣做,一定要下一番苦工夫不可,其他老師不但不配合,反而會加以嘲笑,反正不影響我,管他呢。出那么多冤力真傻。老師團體戰真難打啊。
三、教師的教學語言要具有感染力
教師應該是最好的語言藝術家,教學時要婉轉迂回,引人入勝、深入淺出、畫龍點睛,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師的課堂語言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也是熏陶、培養學生品德氣質的重要途徑。
教學語言必須具有生動性和趣味性。教師要有充分駕馭、運用語言的技巧。結合教學內容活靈活現、節奏明快、繪聲繪色地傳遞科學知識,是教師精湛語言技術的具體再現。這里就要求教師具有演說家的演講才能和借鑒相聲演員的語言技巧。教師的教學語言要隨著知識內容、具體環境、情感的起伏和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需要,似行如流水,如旱荷逢甘露,更像知音在聚首。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被帶入知識的海洋,如魚得水,學海暢游,其樂融融。教師的教學語言猶如甘泉叮咚,把知識的“甘露”滴入學生干涸的心田,是教學語言達到的最佳理想意境。趙忠祥津津有味的“旁白”;田連元活靈活現的“段子”;黃宏幽默風趣的“小品”,都是我們提高教學語言水準所值得學習、借鑒的。為了發展完善和純潔祖國的語言,為了教育的興旺和發展,為了科教興國的宏偉戰略理想的早日實現,必須把提高教師的教學語言素質擺上議事日程。
四、從“有痕”走向“無痕”
曾經有幸聽到一位孫老師執教的一節課,此次已是第二次聆聽孫老師的名家風采,依舊感觸良多。從孫老師機智幽默的語言、幾何畫板的嫻熟運用及對學生充分的信任,都再次令我深深折服,能給學生這樣一個民主、平等、合作的課堂,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展示,也是我期待達到的目標。
1.將教學目標當堂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有些時候僅靠教師自身的資源是無法做到的。孫老師充分利用學生身上的資源,發動學生教學生,別樣的分組模式,“1號”、“2號”的定義模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孫老師所提倡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學中教、異步達標》,就這樣淋漓盡致地體現在這節相似三角形的復習課中。
2.“分享思考,關注領悟”是其課堂教學特色。孫老師通過精心選擇一個例題,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的平臺。每當有學生提出新的解法,都會站在講臺上分享自己的思考,代替老師的滔滔不絕。在新解法層出不窮的過程中,不著痕跡地引領學生慢慢體會A、X型圖,并適時追問有沒有一種解決此類問題的通法,將反思進行到底。當學生總結出“轉化”這一思想的時刻也是老師極欣慰的時刻。當你給了學生充分的信任和等待時,學生完成了認知結構的建立,沒有老師的包辦,就這樣一氣呵成,與學生順風順水地交流,令我佩服之極。借用孫老師的話:“走進課堂忘記預設,一切從實際出發,從有痕走向無痕。”斷掉老師手中的線,放開課堂,了解學生,相信學生,相信自己。
五、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Stratified teaching)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組,每組學生的水平相近,區別對待這些學生,使之能夠更好地進行學習。分層教學的依據是學生的智力測驗得分及數學成績,分層以后,每組學生不是固定不變的,根據學習成績的改變而調整。分層教學的意義是各類學生互不干擾,方便學生自主選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訓練材料。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分層學習,每達到一個目標就自動進入下一個知識模塊。教師要通過調查和觀察,掌握班級內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知識水平、特長愛好及社會環境,將學生按照心理特點分組,形成一個個學習群體。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和成員之間的互幫互學形式,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激勵,為每個學生創造整體發展的機會。特別是學生間人際互動,利用了學生層次的差異性與合作意識,形成有利于每個成員協調發展的集體力量。
綜上所述,教學數學要想方設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能一味鉆進課本,讓數學變得枯燥無味,讓學生的學習伴隨情感體驗,都會時刻激發著令人快樂的靈感,都是對課堂的完美升溫。